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但惜 日长
2024-08-02 11:24:20杭州网

那是没有电风扇和空调的悠长暑假。一粒碎冰、一片树荫、一扇防空洞的铁门、一部“冷气开放”的电影……这些老故事里都藏着凉风, 是我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的暑假经历已是40年多前的事了。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没有电风扇、空调,用的是扇子,或睡在地面的席子上,或睡在竹榻上,虽汗流浃背,但生活也过得蛮有滋味,是我“阳光灿烂的日子”。

几十年过去,如今小孩子的暑假内容,已有了很大的不同。那时我们捞“金虾儿”、看“冷气开放”的电影、玩冰块、用井水浸西瓜吃、去河里游泳、学骑自行车、到冷饮店吃冷饮、收听小说连播……暑假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有一点似乎不管在哪个年代都不会变:等暑假过去,就开始盼望明年的暑假了。

树下的学习小组

玩的内容虽然丰富,但作业还是要每天有计划地做。那时我们暑假里要成立学习小组,四五个同学一组,到其中的一个同学家里去做暑假作业。

因为我奶奶可以照顾我们,再加上班主任请我姆妈担任“校外辅导员”,因此就有4个同学来我家做作业。有时候在室内,有时候在门口露天的梧桐树下。用的是一张拆桌(木头脚可以张开和收拢,上面放一块大木板,可拆),坐的是竹椅子、“骨牌凳”。做起作业来,一个女同学身子移来移去,竹椅子便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

只要不下雨,更多是在露天的树荫下做作业。巷子里经常会走来卖棒冰的人,于是大家买赤豆棒冰,比谁的赤豆多,如果整支棒冰都是布满赤豆的话,就像中奖了一样。做作业还得观望天气,因为临近中午太阳就会很猛,所以要在这之前把作业做完,之后就是打打闹闹了。

有几年的寒暑假,我到位于十五奎巷的江干区少年宫学习,那是清代留下来的木结构建筑。我上的是美术班,同时还有故事班、舞蹈班等。后来,我们学校举办了暑假书画学习班,我也参加了学习。记得先是画素描,画的是圆柱体和三角形,有点枯燥。方法是:一笔过去,不能拖回来,如果拖回来,就会画得不清爽。后来我们学画国画,我因为之前曾临摹过潘天寿先生的国画,所以对宣纸上的渗化有所控制,而我的同学因没有经历过,当毛笔蘸墨下去,“哗——”马上渗开来,收不住啦!

有趣的捞“金虾儿”

捞“金虾儿”是从前暑假里男同学喜欢做的事情。

用一根长竹竿,头上置有网兜,另外再拿一个玻璃瓶子。一早许多男同学就出门去河边。这“金虾儿”,是很小的水中生物,吸附在河边。男同学把“金虾儿”捞起来,装在玻璃瓶子里。在太阳的照耀下,瓶子中那淡绿色的河水里有许多闪亮的一点一点的小家伙。夏天把这“金虾儿”捞起来,是为了把它们晒干,到冬天给金鱼吃。

男同学有几拨人,他们跑这个池塘,又跑那个池塘,从前的杭州池塘很多的,“金虾儿”也多。后来池塘被填掉造房子了,“金虾儿”也就绝迹了。

“贴”着防空洞的小孩儿

如今一到夏天热的阶段,杭州不少从前的防空洞就开放给市民使用,在里面打牌、打麻将,待上一天,凉飕飕蛮舒服的。而在早前,防空洞是不开放的,大铁门紧闭,给人神秘的感觉。于是就可以看到吴山下的鼓楼防空洞,以及其他一些防空洞的铁门上,会“贴”着几个小孩子,在蹭防空洞的凉意。或抓住铁杆,或扑在铁皮上,摆着造型,那个感觉还真的很阴凉呢!在没有电风扇空调的时代,总会有克服困难的办法。

那时也没有冷链的说法,有时会看见大卡车在运大冰块。大冰块需要两个人来抬,工人把大冰块一块块放在卡车上,这时会掉下一些小碎冰,小孩子就跑过去,从地上捡些碎冰,拿在手中玩耍,“哇,凉啊!”有点拿不住,需要换手。只见小冰块慢慢小下去,最后化成一摊水,好有趣。拿不到小冰块的就来抢,一溜小跑,后面跟着一串小孩子,喊着“我要!”“我要!”他们也会向卡车上的工人叔叔要,工人师傅就会用铁钳砸一小块边角料,递给车下的小朋友,大家拿到后就满意地跑了。

“冷气开放”的电影院

在这长长的一两个月里,也会有一些文艺活动。放假之前,学校会与某家定点的电影院联系,以比较便宜的价格,为广大学生买几部电影的票子。

在时间上,如果是下午场,就要一路暴晒到影院。还有比较特别的时间,是早上六七点,这也太早了吧?放的是科教片和样板戏,不过这样就避开了高热。大家喜欢看电影,是因为电影院里有“冷气开放”。当时的《杭州日报》很受读者欢迎,因为报纸的中缝有电影广告,有的“小格子”里注明“冷气开放”。

走进电影院,就已经感觉有些凉快。条件好一点的电影院有冷饮卖,只见一只大冷柜,柜身上有一根根冰柱的装饰画。冰柜里面有棒冰、蛋筒等,立刻围拢来许多观众。此时手上拿着一根冰棍的人就很神气,意思是我蛮“拿”(时尚)的。因为都是小伢儿,整个影院叽叽喳喳的。电影结束后,从影院的出口走出来,只觉得“轰”的一下,瞬间又回到直射的太阳下暴晒了。

曾经的露天游泳池

那时的暑假,杭城的一些游泳池是开放的。有一年暑假,我和同学们去定安路游泳池游泳。我们在更衣室把风凉鞋扔进大箩筐里,立即堆得像一座小山。出门来到游泳池,见东南角有一座高大的十米水泥跳台,气势不凡,须抬头仰望才是。夏天到游泳池里玩水很欢快,大家在水上说话有回音,一时疏忽,我不小心来到深水区,被工作人员和高年级同学大声呼喊,才回到浅水区。

后来等我再去拿风凉鞋的时候,箩筐里只剩下两双鞋,都不是我的。那时的鞋子外观都一样,不做记号分辨不出来,我只能穿上了,比不上我自己原来的那双鞋质量好。

如今站在那一带,看到吴山脚下的新景物,就会让我想起这里曾经有过露天游泳池。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还有天水、向阳、儿童等游泳池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几代人夏天生活的回忆。

裤子里的西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前期,杭州一些条件不错、福利较好的单位,每到夏天就会发西瓜。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了。

通常是单位组织人员开着大卡车到外地去装运西瓜,平湖瓜和海宁瓜居多,职工就在单位里等着。等车到了,就开始卸西瓜。分西瓜的场面十分热闹,引得路人驻足观看。除了分西瓜,有时还分杨梅和甘蔗。

许多职工用自行车来运西瓜回家。摊开一条蓝色的工作裤,两只裤管用绳子扎住,然后往裤子里装西瓜,两边一共可装6个或8个,再用绳子扎住裤子腰部,放在自行车的书包架子上,让两只裤管向两边坠下,保持平衡,就这样骑回家去。等在家门口的小孩子们欢呼雀跃,帮着凑热闹分西瓜是最喜欢做的事。

到家后,把“大裤衩”放在地上,从裤管里把西瓜一个个拿出来,分成两堆,个头大的归一堆,个头小的归一堆,多出来的就送给亲戚和邻居尝尝。

院子里的人们从井里打上来井水,用来浸西瓜,称“激一下”。用井水浸过的西瓜既凉且味道也好,大人们切开西瓜分着吃,小孩子拿半个小西瓜,用调羹舀着西瓜瓤慢慢吃,瓜子“噼噼啪啪”吐在盆子里,日后瓜子晒干就吃西瓜子。这快乐的场景,出现在老杭州的墙门里、院子里、老房子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叶诗文:从伦敦到巴黎,跨越的不只是英吉利
又一家老年食堂上线!外卖小哥免费送餐可获
陈雨菲直通女单8强 混双半决赛"雅思"战
一站沉浸式体验宋韵、禅茶 "梦山径"开
暑运过半,铁路杭州站发送旅客近千万!
15.46万人次 杭州机场单日客流量创历
“青春微梦想”公益圆梦十年了 这份坚持照
奥运冠军黄雨婷近视上热搜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原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被
再出发永不晚!50岁后上大学是种什么体验

杭州影像


爱心绿豆汤

“庆八一”公益晚会...

反诈和带团队,“知...

拥军便民街 崇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