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酱之秘 石门村有一种农家土酱,城里人吃过后,临行前都想买些带回去。 一打听,土酱都是农户各家自酿的,没有包装,也不卖,客人们想要,就问村民讨一些,用瓶子灌一些,今年吃完,明年再来。市场对这个的需求,远远要比看到的大得多。 娄敏寻遍了三个村的秘酱传承人,向他们打听土酱的做法。豆瓣酱、竹笋酱、牛肉酱、香菇酱,各有特色。 怎样才能把当地农家土酱的精髓挖掘出来?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龙门秘酱文化节开启,20户制酱好手熬酱PK,餐饮协会等机构负责人、国家级烹饪师、营养师担任评审。 村民们热情高涨,有的家庭三代同堂参赛。比赛决出了素酱组和肉酱组的冠亚军。根据专家意见,将两者组起来,选取最新鲜的食材:香菇、黄豆、辣椒、高山黄牛肉、龙门石笋干,配以山泉水、蚝油、鸡精和糖,以代代相传的手法制作,将食材切丁、备料、翻炒,熬至肉汁黏糊时关火起锅,并统一取了个名字叫龙门秘酱。 他们将制酱全过程拍成了视频,配以文字、图片,在20多个平台对外推广,并为龙门秘酱设计了简约、土味的包装,开设线上商城、入驻电商平台。 “让平淡无奇的米饭、面条、馒头如获新生,鲜美至极”“光一碟秘酱我就能扒三碗米饭”……如今,“龙门秘境”的10名制酱好手每隔3天就要集中熬一次秘酱,一次要熬260斤,在供当地民宿、农家乐餐饮使用的同时,网上月销量也达几千罐,直接带动了当地制酱家庭的消薄增收。 村里的石缝野茶、戴妃皇菊、龙门秘酿、太子笋干、木公山蔬菜等一系列“龙门秘境”农产品也在娄敏的运营下,知名度和销量剧增。 “像经营景区一样经营村庄。”目前,龙门秘境除了管理层,工作人员基本是当地村民。娄敏还鼓励村民创办民宿、农家乐等。2019年,龙门秘境三个村盘存闲置房屋21幢,户均租金达1万元。 那些没有开农家乐的,娄敏也会动员他们养鸡、种蔬菜。 “我们所有的食材能自己种的都自己种,这也是保证食材的安全。”娄敏说,唤醒了土地、房屋这些沉睡的资源,把创业者、游客留下来,山、水、文化才有进一步变现的可能。 夜晚之秘 夜宿山乡,许多人的体验感是幽静而清新,出门就能拾取虫鸣蛙声一片。在“龙门秘境”,还有丰富的“夜生活”。 龙上村猷溪畔,啤酒屋、大草坪、小木屋、街景车区块,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畅饮“龙门秘境”景区精酿的辛巴啤酒,大快朵颐吃烧烤,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还有溯溪而行,嬉水纳凉,往竹林静谧处寻找萤火虫的踪迹……这就是龙门秘境夜晚之“秘”。 石门老街前的大广场上,是久违的露天电影。坐着板凳椅子,年长的重拾乡愁滋味,年轻的感到新鲜。累了,往林中小木屋里一躺,聆听山谷空灵。 家住临安主城区的袁先生最喜欢在“龙门秘境”海拔1170米的草山岗星空露营。盛夏的夜晚山顶吹来习习凉风,大家围着篝火、弹着吉他、喝着热咖啡。深夜躺进帐篷,静听微风虫鸣,将一周的疲惫全部放空。 “啤酒趴、篝火晚会、老街夜游,龙门秘境夜未眠。”娄敏说,夜游项目是景区一项常态化的活动,像这样的活动四季不断,菊花文化节、秘酱文化节、年货节、啤酒节、攀岩大赛…… 记者手记 55平方公里的石门、龙上、大山3个村,曾是一片“穷乡僻壤”,今天蝶变为大杭州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胜地。4月份旅游业复工以来,龙门秘境每月接待游客量达30000人次以上,7月以来更是倍增。 这些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很多只靠政府拨款“授人以鱼”,空有美丽“外壳”而缺少自我造血,成了“硬伤”。临安首创的“乡村运营师”,通过市场化运营村落,摸索出了一条“授人以渔”的好路子。 目前,临安有12位娄敏式的乡村运营师活跃在各个村落景区,他们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成为一种“乡村运营师现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盘活了山乡经济,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回归。 临安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伟宏说,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乡村运营师真正让乡村振兴走向了市场。不过这个过程并非是立竿见影的,运营师不可能人人都是“神笔马良”,他们需要具备策划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业态和产品资源整合能力,更要有乡村情怀和工匠精神。 期待更多的“乡村运营师”用他们的奇思妙想创造更多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