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一到6月,余杭区运河街道新宇村的千亩荷塘便切换成“美图模式”,之后的几个月里,不同品种的荷花陆续盛放,能让村子美上小半年。村口有一座丰稔桥,如今正在进行拆复建工程。“去年村里办荷花节,6月10日那天,一下子来了万余人,丰稔桥上的人看上去比国庆节断桥上的人都多。”村书记奚如良说话中气十足,“人太多,桥又老了,当时我们都担心安全问题。现在老桥重建,以后人再多我们也不怕了。” 种植荷花能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这在奚如良的前辈李松源看来,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我们村子哪里是这个样子?环境不行,别说人待不住,连树都活不下去啊!”李松源说。 从“村里待不住人”到村外的人争先恐后来游玩,这样的反差就像黑色与绿色的色差那样巨大…… 风一吹,树叶就全掉了,树上光秃秃的。附近的水稻根本没有收成,就算能抽穗,也只有稻壳,没有谷粒……那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理阴影。 1975年,初中毕业的李松源开始跟着父母到大队里干活,赚工分换口粮。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没吃过一顿饱饭。“爷爷奶奶,还有两个弟弟,我和爸妈要养活七口人,哪里够吃。”在李松源印象里,饭桌上很少看得到米饭,更多的是红薯、芋艿、南瓜,这也让他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一看到这些东西就胃部不适,“都是饿出来的生理反应。” 1984年,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位于杭嘉湖平原圆心地的肥沃土地依凭发达的水系,成了种植水稻的好地方,加上种桑养蚕,李家人和其他村民一样,日子总算自给自足了。3年后,大队已改为新宇村,李松源当上了副村长。村民们凭着不错的经商头脑,开始做起了小生意。“村民开始搞多种经营,家庭作坊、小工厂一下子冒出来很多。”李松源承认,这些作坊、小工厂确实在当时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埋下的隐患很快浮现出来。 村东制作焦木的工厂粉尘飞扬、气味难闻,村民常被熏得头晕;村里的搪瓷厂烧制瓷釉,废气直排,污染严重,影响植物生长。“还是大夏天,搪瓷厂附近树上叶子就变黄了,风一吹,树叶就全掉了,树上光秃秃的。附近的水稻根本没有收成,就算能抽穗,也只有稻壳,没有谷粒。”说起这些,李松源皱起了眉头,“那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理阴影。” 工厂有污染,日常生活也在产生垃圾。“1984年到2007年,村里没有清理过垃圾。”李松源说,垃圾堆积了20余年,村里的情况几乎可以用“寸步难行”来形容。直到2007年,村委会牵头治理生活垃圾,村民们各自门前包干,竟然清理出上万吨垃圾,容易清运的垃圾被运到了外面的填埋场,实在运不走的只能就地掩埋。“这里本来是一个鱼塘。”李松源指着路边的一片绿化带说,“你猜它是怎么变成平地的?” 河道、路边、鱼塘……到处是死鱼,一发酵,气味令人作呕,村民投诉非常多。一个星期里,我们组织壮劳力清理了四五吨死鱼。 1997年,吃过工业污染苦头的村民转变思路,开始发展种植养殖业。蔬菜、水果、甲鱼,尤其是黑鱼,村民们发现,养它最能赚钱。 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李国叙,一个个头不高、笑容憨厚却浑身散发着闯劲的汉子。1998年,李国叙说服大哥和三弟,手挖肩挑3个月,一起将5亩地挖成了鱼塘。当年11月,第一批黑鱼苗下了塘。 养黑鱼是真的“发”。1999年,猪肉市场价格是每公斤12元,而黑鱼能卖到每公斤22元,还供不应求。李家兄弟的鱼塘亩产破万元,他开心坏了。“比上班的人赚得还多,我老婆天天乐呵呵的。”李国叙说,很快,他就开始单干,最多时拥有110亩鱼塘,身家百万。村民眼见李国叙靠养黑鱼发家,纷纷效仿。2002年,村里有黑鱼养殖户30余户,人均养殖面积20余亩。到了2003年,包括新宇村在内的运河街道北片4个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浙江省“黑鱼之乡”,养殖规模超2000亩,年产值2亿元,杭州市场近半黑鱼产自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