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招聘会开进救助站 爱心企业主动对接需求 杭州日报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临时帐篷,一场特殊的迷你招聘会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广场上举行。招聘会虽然迷你,来的企业可都是诚意满满。 “我终于找到工作了,包吃包住,谢谢杭州帮助我。”26岁的小邱在招聘会现场找到了工作。受疫情影响,有多位湖北籍受助人员滞留杭州,回不了家,想找个地方好好干活,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这一想法也常常挂在嘴边。 为帮助这些滞留人员复工,市救助管理站多方打听企业招工信息,关注企业复工动态,同时借助媒体发布求职信息,把收集到的招聘信息打印、张贴在受助人员生活区域,还召开了多家爱心企业参与的招聘会,积极帮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湖北老乡们纷纷复工 大家都互相打气加油 披上洁白的围布,用喷壶将头发打湿,理发剪在手上飞舞起来……一会儿时间,一个清爽利落的发型就完成了。这温馨一幕,近期出现在市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员生活区内。这位湖北黄石的28岁小伙子小陈,之前一直在杭州做理发师。理发店停业后,想回家回不去的小陈遂向救助站求助,暂留一些日子。 有着理发手艺的他,成为站里受助人员的免费理发师。“你剪的头发,比我以前在理发店剪得还要好啊,谢谢你了!”湖北老乡小李说。小陈笑笑:“特殊时期,大家互相帮忙,这都是应该的。” 每个湖北老乡找到工作,小陈都会替他们理发,收拾得清清爽爽离站。多家企业上门招聘,老乡们一个个投入复工复产,小陈心里替大家高兴。他也想暂时找份工作过渡:“等理发店开门了,继续凭自己的本事赚钱生活,在杭州自力更生。”3月15日,他已经跟着其他五位老乡一起到南山陵园工作。 湖北十堰人小魏在3月13日也收获了好消息:下沙保税区的盛康橡胶录用了他。小魏说:“我很珍惜这次机会,不怕吃苦,一定加油好好干。” 疫情期间,秉承“先救治、后救助、零门槛、兜底线”的原则,自1月23日以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因疫情滞留的湖北籍受助人员45人,其中帮助解决就业问题18人,定点医院救治6人,司法带离2人,投靠亲友5人,亲属接领2人,自行解决住宿、工作后申请离站9人。目前站内滞留3名湖北籍受助人员,待交通恢复后将自行返乡。 联动形成帮扶合力 解决复工关键因素 拥有杭州健康码,是复工的首要条件。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湖北籍受助人员中,很多都一直在杭务工。对于每一名来站求助人员,救助管理站都将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协调公安部门排查他们的行踪轨迹。 杭州健康码上线后,站里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指导受助人员填报、申请健康码,除了少数几名没有手机的受助人员,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健康绿码,找工作更有底气了。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其余滞留人员早日返岗复工,除联系爱心企业,为受助人员牵线搭桥外,市救助管理站还为受助人员开展针对性服务,帮助他们铺平复工路,如联系电信公司上门办理手机卡,协调派出所帮助身份证件丢失的受助人员办理临时身份证。 多部门积极联动,形成帮扶受助人员复工合力。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总工会与市民政局保持密切联系,共享救助站内滞留人员就业信息。在全市相关部门的有力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站内有就业复工意愿的湖北籍受助人员都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接下去,对于还可能出现的滞留受助人员,市民政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精准化就业辅导,了解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意向,及时梳理沟通,针对性地匹配岗位信息,满足受助人员的找工需求,使他们能够在杭州定下心来,踏踏实实落脚。 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以良好状态投入新岗位 “这里就像家一样,很温暖。”找到工作即将离开市救助管理站时,湖北人小邱不禁感叹道。滞留在杭,无法回家,难免会有一些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如何疏导他们的情绪,提升生活舒适度和心理愉悦度,成为受助人员进站时救助站首要面对的问题。 “保安全、促健康、保生活、稳心态”,市救助管理站用12字回应受助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精细化服务举措。例如,为了给受助人员减压,在保证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工作人员每天带领他们做健康操,增加运动量,同时,日常开展一些减压小游戏,丰富受助人员的生活,也帮他们适当放松情绪。 有的受助人员喜欢写毛笔字、做手工和画画,工作人员陪着他们一起做,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焦虑的心情。对于心理焦虑无法疏导的受助者,社工根据他们的问题,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并广泛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和动态资讯。 在生活照顾上,每天食材保证安全新鲜,就餐实行分餐制,同时站里每天为受助人员更换口罩,至少两次监测体温,对房间进行消毒、通风,让他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复工复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