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勾运路一处工地上发现大量古代器物,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富阳的读者朱先生在看到本报报道后,立即给大众热线打来电话:“我在四川打工时,捡到一块‘宝物’,想找个专家鉴定一下,如果是真的,我愿意无偿捐出来。”
朱先生38岁,富阳人,在当地一家公司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宝物”放在一个黑色袋子里,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轻轻捧出一个巴掌大、凹凸不平的土泥状的“面罩”。
“面罩”是一个人的头像,由大小两 部分组成,小的一块只有3枚硬币那么大,大的一块除了耳朵,基本保留着人面部的所有器官。细看,很像古代威武的士兵,眉宇之中透出一丝英气,嘴巴张开,像是在呐喊着冲锋前行。
朱先生説,这个“宝物”,是他偶然捡到的。2008年9月,他被公司派往四川汶川高新西区白草路的一处工地,从事建筑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结果还未开工,那处空地就被当地考古专家认为是一处古葬群,要等他们挖掘工作结束后,才能进场施工。
“后来,我就在空地里发现了这个面罩。”朱先生说,当时考古专家说这些东西都是宋代的古物,朱先生不相信,还特地找了一个懂古玩的朋友鉴别,也认为是宋代的,还愿意出价2000元购买,但被朱先生婉拒。他觉得应该把自己收藏的这个宝贝交给国家。
昨天下午,我们带着 “面罩”,来到位于临平南大街的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副研究员、从事文物考古工作30余年的林金木接待了我们。
林金木说,朱先生的“宝物”确实是陶器,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属于硬陶的一种,这种硬陶烧制的温度比较高,所以不易风化,就算再过几百年,土质也不容易变化。“这个陶俑头像只是一个标本,陶器上又没有文饰,单靠我一个人无法判定,但从陶器的质地上看,确实像宋代民窑出土的古物。”林金木建议,这个“面罩”单纯收藏还是可以的,但如果从专业角度上讲,其实都是很普通的东西,没有多大的价值,不过朱先生的行为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