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一条被路面不堪、空中杂乱电线“耽误”的梧桐大道开始蜕变升级,代表着马塍路整治工程正式启动。 从梧桐树转移、地下管道铺放、电线迁移到道路整治,马塍路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被西湖区老百姓看在眼里,而这也被一位耄耋老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勾起了他深深的回忆……
我叫冯天松,今年83岁,住在古荡街道嘉绿苑社区。我是1952年到西湖区的,对于西湖区的变化,那我最有发言权了。 一本剪报本,几份报纸,一块铁皮垫,一把小刻刀,一管胶水……冯爷爷就这样坚持剪报了15年,对西湖区变迁的感受也是不少的,尤其是对马塍路的前世今生特别了解。
“马塍路原来这个地方是养马的,后来因为花卉比较多,所以南宋好多名人都到那里去住过。马塍路以前不像样的,基本上都是田,房子也不怎么样。现在当然是没办法比啦,改造得很好。” 其实,历史资料上记载的马塍路,是因为吴越国期间此处养马,被称作“马海”,也称“马城”,后同音演变成“马塍”。“一塍花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到了宋代时期,马塍开始成为花卉种植地,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因此这里的历史文化积淀很深厚。如今,马塍路整治工程已全面完工,一条崭新的梧桐大道正式回归。
同样,杨家牌楼经过城中村综合整治,相比之前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如今那一排排、一幢幢整齐划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冯爷爷想起过去,从心底里发出了感叹。
“我觉得杨家牌楼确实是全都变了,原来我去过杨家牌楼,路也很小,两边的房子挨得很近,也比较脏。现在就不同了,我路过杨家牌楼就发现很整齐,这是不错的。” 如今的杨家牌楼
目前,冯爷爷正在着手收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相关报道以及有关杭州地名故事的报纸来剪下来贴成册。 他觉得这些新闻留下来都很有意义,“西湖区之前搞地名普查,每一个地名的历史故事我都是很关注的,所以有能用的东西我都给它记下来,有的时候我还跑去问一下。" 现在,阅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而冯爷爷已经把读报和剪报当作一种习惯,他每天都会把订阅的报纸都仔细阅读一遍,还会不定期到社区收集其他报刊。 冯爷爷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他丝毫没有脱离网络,他每天还会上网阅读新闻,并想方设法地把有价值的文章去纸质报纸上搜集并整理到剪报本上,对一些找不到的新闻还会感到可惜。 为了方便日常阅读和查找资料,冯爷爷还专门为剪报进行专题分类。2016年G20杭州峰会举办时,冯爷爷就特别关注相关新闻,专门做了一本“善哉·杭州”G20峰会资料的简报集册,铭记各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冯爷爷说:“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到杭州来,就把杭州介绍给世界。我觉得杭州很美,所以我把G20期间报道出来的这些东西和照片我都把它剪下来。” 除此之外,有关养生、健康的信息也是他收集的重点,他在剪报过程中自我学习,还把自己对健康养生知识的亲身体验、使用功效和社区老人们交流分享,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健康。
一张张剪下来的报纸虽小,但是冯爷爷亲手拼凑出来的这一本本沉甸甸的剪贴本,印证的是西湖区的发展与改变,也饱含着他们对西湖区深厚的感情。
冯爷爷的老伴孙奶奶也感同身受,她说:“生活在西湖区,所以我们对西湖区感情很深,离不开西湖区,扎根的地方不能离开。” 是的,如今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同样西湖人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愈发浓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