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力都是从小写情书练出来的
他愿意付出时间和热情去做蠢事
马良(左)昨天带着他的木偶来杭签售新书
当身形魁梧的马良走进书店时,不少第一次见到他的人就开始小声议论了,“这人长得可真霸气啊!”“艺术家大概都这么酷的。”
油亮亮的标志光头,络腮胡子编成一撮小辫儿,左耳耳洞上别着一枚戒指大小的圆耳环,胳膊上若隐若现着刺青,穿一身黑,连同他那双马丁皮靴也是冷酷的黑色,浑身上下散发着硬汉荷尔蒙——昨天,马良出现在杭州西西弗书店为他的新书《人间卧底》签售。连他自己都说,面对观众有点紧张,比办画展、摄影展更加紧张。“因为自己的外形跟书里玻璃心的文字形成了巨大反差”。
《人间卧底》这本书,其实马良在两年前差不多就写完了,当时他拿给出版社的朋友看,被泼了一盆冷水,“你才多大就出自传啊,不合适吧,等老点再出。”后来,刚过不惑之年的马良就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连载,没想到这些自传体式的小故事很受欢迎,没过多久就有出版社找上门来。
@书 这是他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马良在三年前出版了散文集子《坦白书》,写的是对童年的回忆。这次的《人间卧底》继续讲他的成长故事,篇幅更长,比如全家老少分吃一只鸡时的窘迫、对于疯子与拾荒者的记忆、少年帮派之间的群斗……道出了一代人曾有过的困惑和坚持。
“以前的上海很有特点,现在的上海不太好玩。杭州也是,以前小时候来觉得很有特色,现在也都差不多。城市化真是一个糟糕的事情,每一个城市变得很接近。”
在很多人印象中,马良的主业是搞当代艺术的,几年前,他曾经带着创作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来杭州。他也是我们都市快报《文化周刊》的专栏作者之一,定期和读者分享“马良的手机相簿”。
写作,被他形容成“不务正业”,但这却是他从小就有的爱好,而练笔的方式就是写情书。一封表白信要酝酿好久,写上好几遍才肯寄出去,“我们以前上海的小男孩、小女孩谈恋爱,分手的时候是要把情书全还给对方。那个时候每天要写一封,1988年到1995年写得最多。”马良说,家里现在还留着很多他写的情书,大概有四百多封,还有许多是写给笔友的,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只知道是音乐学院里一个文艺姑娘,“信里头会有少年的青涩,那种感觉特别好。”
@木偶剧
这是他想献给父亲的一出剧
聊书的时候,马良时不时要扯个题外话——他自编自导的一部木偶剧《爸爸的时光机》。直到现场主持人正式请他的两个木偶角色出场助阵,他立刻兴奋起来,从椅子上站起来,先是跟木偶开始亲切互动,然后站在一边乐呵呵,看着木偶给观众表演。马良说,他发现自己年迈的父亲最近几年记忆力越来越坏,他一直很想做一出剧献给父亲,他就想到了木偶装置舞台剧。
现场带来的两个木偶,一大一小。一个代表5岁的童年阶段,一个是35岁的成人阶段,这也是他的木偶第一次对公众亮相。故事讲的是儿子制作了一个时光机,帮助失忆爸爸恢复记忆的故事。在这出木偶哑剧里,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一个木偶,马良说,明年观众应该可以在上海看到整出舞台剧首演。
要创作出这些差不多等人高的木偶,一点不容易。单是一个1.6米高的木偶身上就由1525个零件组成,其中1000个以上都是手工雕刻完成。马良为此还跟团队的几个小伙子一起去学了一段时间木工。
一个成人木偶大概有17斤,传统的提线式很难完成这种独特的演出形式,所以操控演员必须经过特殊的肢体表演特训。现场有观众替马良着急,“为什么不考虑电动的?或者找别人来做木偶,非得自己设计自己做吗?”
马良说,他天生就喜欢做一些繁琐费力的事情,不喜欢走捷径,也不喜欢安定。愿意承认自己是个不深刻也不够智慧的人,也愿意付出时间和热情去做蠢事。在马良看来,“这无情世界就是因为有热情的蠢货,才会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