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记者 石潇俊 申思婕 范国飞 实习记者 刘冰鑫 视频剪辑 张鑫 刷卡、选择垃圾种类、箱门自动打开、放入垃圾——简单几个步骤就可完成垃圾分类的智能设备,已经不是新鲜物件。 早在2010年,杭州就开始推进“智能分类”,在127个小区开展运用二维码、物联网等科技手段的“智慧垃圾分类”试点;去年,杭州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也明确了七大类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处置模式,选择了8家回收模式、资质较好的企业,供各街道比较、引入。垃圾分类智能设备,也渐渐走入小区,为人们所熟知。 这些智能设备是不是真的有用?设置科学吗?用起来顺畅吗?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访杭州几个社区,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沙中外公寓小区:
共有三类垃圾分类智能设备 扫码箱故障无法使用,没及时维修 位于下沙金沙湖板块的中外公寓小区,是杭州下沙首批实施生活垃圾智慧分类的试点小区,名列2018年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进入小区,记者发现小区里有三种智能设备,分别是垃圾袋发放机、扫码分类箱和智能回收箱。 垃圾袋发放机免费发放带二维码的垃圾袋。刷一下二维码积分卡或者用微信扫码,就能领到一卷绿色垃圾袋。 记者随机翻看各回收点的垃圾桶后发现,绿桶内的垃圾都是装在这种绿色垃圾袋里的,而黄桶内的垃圾袋大小和颜色都不太一样。值得一提的是,打开检查,绿桶内都是餐厨垃圾,黄桶内都是其他垃圾,没有看到混装的情况。 “我每个月都来领的,袋子上有个二维码,只能放厨房的垃圾,你放错了他们都知道的,多放错几次下个月就领不到了。“居民周阿姨说,工作人员会经常打开垃圾袋检查,如果分类不对,扫描袋子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找到是哪户人家投放的,会通过系统发短信提醒。“要是经常投放不对,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来提醒,有点难为情的。” 而扫码分类箱的使用,则没有垃圾袋发放机那么理想。记者来到放置扫码分类箱的地点,并没有见到预想中扫码投放垃圾的场景,两只普通的绿桶和黄桶挡在了设备面前。保洁员说,这个设备平时都在用的,“刷一刷就可以开门。有个感应头可以辨认颜色,刷绿色垃圾袋,‘餐厨垃圾’的口子打开;刷其他颜色的,‘其他垃圾’的口子打开。”保洁员说,但是现在已经坏了好几天了,门打不开,无法使用。 “我们还没有收到报修信息。这个设备不容易出问题的,我们有上千台设备,如果总出问题,不是要忙死了?”设备供应商的市场部客服回应称,会马上进行信息登记,尽快安排工作人员过去维修。 至于智能回收箱,则是用来收集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废弃物的。居民将这类物品称重并扫码投放到对应的箱内后会收到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和消费。居民陈先生向记者表示,自己很支持用这种设备来回收垃圾,只不过投放废纸的箱子很容易满,还出现过投放了却没收到积分的情况。 和乐苑社区:
垃圾分类做得还不错 但垃圾桶智能化程度“有点低” 说起垃圾分类,很多杭州人对和乐苑社区都不会陌生。2008年和乐苑实施庭院改造,实现了楼道通畅、路面平整,被评为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走进小区,首先感受到的是眼前一亮的整洁程度:在近乎足球场大小的社区里,中央绿化植被点缀其中,居民楼墙体干净整洁,路面垃圾不见踪影,连自行车的停放都有专门的车库。 面积不大的小区有三处垃圾投放点,两处是需要清运的垃圾投放点,包括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一处是可回收垃圾投放点,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织物和有害垃圾等。 在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投放点,记者看到,桶内垃圾分类有序,没有出现混装的情况。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序的垃圾分类似乎和智能垃圾桶关系不大。更准确地说,所谓的智能垃圾桶,相比其他“网红版”扫码换积分的垃圾桶,其智能化程度更低。 记者现场体验了一回,只需要在将手在感应区,垃圾桶上方的挡板就会自动打开,随即便可投放,整个过程只需三秒钟。 垃圾桶的挡板和桶身上,还特意印上了避免夹手的温馨提示和各种垃圾如何分类的导引。 据居民王阿姨介绍,社区每个月上门免费赠送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袋各一卷,如果需要额外领取,也可以在智能分类垃圾袋投放机上操作。不过需要先在手机上下载应用程度,然后扫描投放机上的二维码。 而用于回收纸张、塑料等的垃圾桶,则需要刷卡才能打开,通过卡片的积分累计,还可以换购护手霜等日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