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应晓燕)
指导专家/张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四病区副主任医师
最近,本刊收到读者来信,吐槽小区内大爷大妈钟爱捡垃圾,致使小区内、楼道里,原本应该干净整洁的公共区域,经常垃圾遍地。天气渐渐热起来,垃圾周围蚊虫滋生,气味难闻,带着小孩子在小区里散步都要绕着走,生怕把宝宝感染了。
“双双”在几个小区内做了一次小调查,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市民对此意见也很大。
早起楼道翻垃圾袋油污满地
周六上午十点,家住下沙某小区的李女士准备出门和人谈事情,顺手去拿昨晚放在门口的垃圾。没想到她面对的是一地的油渍,铺满自己家和邻居家的门口。
星期五晚上,李女士和朋友在家里聚餐,吃的是小龙虾烧烤,喝了很多啤酒。吃完后,大家齐动手,将垃圾整理好放在门口,打算一早带下去。
没想到,有人将门口的垃圾袋翻个底朝天,将空的易拉罐、饮料瓶带走,垃圾留在楼道里。昨晚的小龙虾壳和油渍满地都是,或许这人还将易拉罐里剩下的水渍倒在了地上。
此时,邻居出门,对李女士一顿指责,觉得是她的垃圾污染了门口,没有公德心。李女士百口莫辩,只能默默转身进屋拿起拖把,将楼道清理干净,再将垃圾整理好。
“耽误了时间是小事,这大好的周末,惹了一肚子气。”李女士说,“捡废品就捡废品,把垃圾弄得满地都不收拾,太没素质了!”
饮料还没喝完瓶子就被“预定”
当李女士向朋友抱怨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想到大家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倾倒。
朋友A讲述在小区里打篮球,打开一瓶可乐还没有喝完,就跑过来一个老爷爷,“小伙子,你喝完把这个瓶子给我吧!”看着老爷爷可怜兮兮的样子,小A无奈,可乐还没喝完就给了他。
朋友B说,邻居有个80多岁的奶奶,家庭条件很好,衣食无忧的。可是,每天你都会发现她出现在单元楼下垃圾桶的附近。由于腿脚不好,她还特意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那里,风雨不误的。只要有人来扔垃圾,她就抢先一步叫住别人,把认为有用的垃圾叫别人拿出来再扔掉余下的。由于都是邻居,与她的儿女熟悉,大家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
“但是真的有点烦啊,谁愿意把垃圾袋再翻一遍呢!”B说。“她家人都不准她去捡,又卖不了几个钱,垃圾放在楼道里,影响邻里出行,这么大年纪了,也说不得。”
推着婴儿车捡垃圾致宝宝生病
家住九堡某小区的蔡女士对喜欢捡废品的婆婆更是怨气冲天,直言:全家跟着吃亏!“我对婆婆没什么挑剔的,就这爱占便宜、喜欢捡废品的习惯,真是让人叫苦不迭!”
蔡女士和老公都是上班族,宝宝不到三岁,和很多家庭一样只能由长辈带孩子。婆婆勤俭持家,脾气性格都挺好,来到杭州后就与小区内的老人熟识了,看到别人捡废品可以赚点小钱,她也开始跟风。
蔡女士叙述,最初婆婆把捡到的废品放在楼道里,积攒起来再卖,由于量少,开始也没注意。卖了几次后可能赚了百十来块钱,捡得就越来越勤快了。早饭之前和晚饭之后,都要出去捡一次。“我们几次禁止她,老公甚至将她捡来的垃圾扔掉,之后也就很少见到了。”
前几天,蔡女士的宝宝莫名其妙地生病了,医生说是真菌感染。在医院折腾了几天,大人孩子都跟着遭罪,花了不少钱。
有邻居偷偷告诉她,婆婆平时带着孩子捡垃圾,见到的瓶子就放在婴儿车下面,纸板就用手拿着,应该是在他们下班前就卖掉了。
“我想象着婆婆一手拿着废纸板一手牵着孩子、婴儿车下都是废瓶子的样子,就一肚子怒火,或许回来再喂孩子吃饭,”蔡女士气愤地说道,“宝宝的免疫力比成人差,这么多废品每天围绕着他,怎么会不生病呢!”
捡垃圾影响小区卫生
物业管理人员很头疼
杭州大家物业在九堡街道服务两个小区,主管周增龙介绍,这种情况在小区内非常普遍,是一件让物业人员非常头疼的事情。
卫生质量堪忧。现在全杭州都在实施垃圾分类,这些捡废品的老人将已经做好分类的垃圾再翻出来,拿走认为有用的,将其余垃圾随便扔回去,甚至留在垃圾桶外面。不仅影响小区的卫生环境、居民的身体健康,如果物业打扫的不及时,会被业主投诉,甚至被处罚。
安全隐患大。一些捡废品的老人会将垃圾放在楼道或者架空层,纸板和塑料瓶都属于引燃物,一根烟头都可能引起火灾。小区内很多老人儿童,堆放废品的区域昏暗,这些障碍物容易绊倒他们,安全隐患非常大。
影响小区和谐。以上种种,都极易引发邻里矛盾。有的大爷大妈,还会因为争捡废品的地盘吵架。业主群里经常对捡废品的老人进行讨论,群情激奋起来口不择言,严重影响了邻里的和谐氛围。
“我们能做的就是宣传和劝说,对于拒不配合的居民,为了小区的安全卫生,只能带走废品处理掉。”周增龙说,夏天到来,物业人员也加强了巡逻,发现垃圾桶附近的卫生问题,会及时处理。“但这也增加了物业人员的工作量及难度。”
采荷街道新凯苑社区工作人员徐雷介绍,现在社区配备专门的垃圾分类桶长志愿者,对垃圾桶进行常态化监督,既规范了居民投放垃圾时垃圾分类情况,也避免了翻垃圾桶现象的频发。但还有一些人强行破坏垃圾桶,只为翻几个饮料瓶。对于这种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会及时上门批评教育,并联系家属一起劝导,必要情况下对于破坏公物的行为会进行处罚。
专家:需要从精神上助老人戒掉怪癖
经济对比的方式劝说更有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四病区副主任医师张滢认为,喜欢捡垃圾的老人要分情况来看。
一种是老人患有“囤积症”,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独居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身上。随着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岁月的逝去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若再缺少家人的陪伴,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所以希望通过“收藏”物品的方式获得满足。
“要解决这类老人的囤积症,需要从精神上帮扶老人,助其戒掉‘怪癖’,”他说,“必要情况下,应带老人尽早就医,检查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
另一种是希望通过捡垃圾的方式营造“富裕”感和安全感的老人们。从成长经历来看,这些老人经历过社会动荡、大饥荒、物质极度匮乏等特殊的历史阶段,因此形成了心理上的匮乏感、不安全感,这也是特殊社会环境造成的普遍现象。这些老人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深蒂固,生活在城市中做家务带孩子,缺少经济来源,捡废品是相对容易而可持续,而且不浪费多少时间。
但是,日渐崛起的“老年拾荒大军”,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他们卫生观念不强,翻来翻去,把小区环境弄得脏乱的同时,也污染了自己和家人,降低了家人和邻居的生活质量。作为子女还是需要与他们多沟通,比如,算一笔经济账。
据了解,一般塑料水瓶1.4元一斤,易拉罐3元一斤,纸板6毛钱一斤,社区里捡废品的老人每天也就能卖几块钱到几十元不等。可是,一旦家人细菌感染、身体受伤、家里孳生蚊虫蟑螂等,花费的医疗、治理费用,远超过这些,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负面影响更大,往往会导致各种少见的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老人捡垃圾,相当于捡回了“危险”,给最亲爱的人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