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图文/记者 杨荣)一盒免费鸡蛋、一场专家会诊、一次体检、一声爸妈……以讲座、义诊为幌子加送免费小礼品,这样的会议营销吸引老年人日复一日地参加,最终被成功“洗脑”花高价购买产品。
当前,非法会议营销已成为诸多家庭的痛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部门监管的难点。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对保健品会议营销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排查后确定以临平、良渚、仓前、五常、余杭、闲林等街道为重点区域。 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70余人次,排摸检查保健品店、医疗器械店等经营单位共计1342家,发现保健营销单位43家,其中涉及非法会议营销的30家店全部予以关停,立案查处4家,处罚没款6万元。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约谈经营者等,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为了防止回潮,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属地镇街等进行“回头看”,实行动态监管。 采访中,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陈霖表示,有不少老人是“跟风”购买的,被商家“洗脑”后无论家人怎么劝说、执法人员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拗不过老人,在执法过程中,这也是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 案例 上“鸡蛋大学”的袁阿姨礼品没少拿产品也没少买 临平街道保健路、育才路周边多是老旧小区,附近的老年人也多。所以,这两条路是保健品销售的集中区域。 四年前,家住星育家园的袁阿姨接触到保健品,如今是多家店的常客,上课、旅游、会诊几乎次次不落。 “我在新星幼儿园门口接外孙女放学时,有人递给我一份宣传单,上面说可以免费领到鸡蛋。听课就有鸡蛋拿,我连续去了好几天,次次都拿到了。”袁阿姨说,想拿到升级的免费礼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么你买他东西,要么你带人过来,成为‘常客’后才能拿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年来,袁阿姨往家里拿过不少东西,除了鸡蛋、大米、挂面、葵花籽油外,还有电扇、养生壶、按摩仪等小家电。“外孙女说我在上‘鸡蛋大学’,只要看到有东西拿回去,家人就知道我又去了。”袁阿姨告诉记者,虽然拿了不少免费礼品,但子女并不支持她去保健品店,买了产品也不敢往家拿,都寄存在店里。 据袁阿姨透露,开会、旅游时买产品比平时会优惠,满送力度也更大,当场付款还有米、油送,所以很多老年人会抢着付钱,在那样的场面很多人会“跟风”买。 袁阿姨的退休金有3000多元,四年来在各保健品店消费已达60000元,买的产品也是五花八门,有羊奶粉、蜂胶、卵磷脂、螺旋藻、Q10、胶原蛋白等。“买一个疗程再加送,每次都有十几盒,其实也吃不完,有时寄存在店里久了也会忘。”袁阿姨如是说。 分析 非法会销多集中在老旧小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从前期整治情况来看,非法会销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宾馆酒店、社区、公园、广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销售对象多是袁阿姨这样的老年人。 这些门店借以关爱老年人健康为名,开设养生讲座、健康培训、专家会诊,还有免费的礼品相赠,吸引进店后就打出“亲情牌”,从而取得老年人的信任,以高价销售各类保健产品。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保健品圈子”,不少店家承诺带新客的老客会获得更多优惠,能领取到更多的免费礼品。 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曾取缔关停过一家叫“喜来健”的理疗保健床销售门店。该店每天发免费鸡蛋吸引老年人上门听课,还提供免费测量血压等服务,给他们灌输健康保健知识。在推销过程中,业务员对产品进行极度夸大宣传,宣称理疗床有远红外线和超长波,这个超长波可以渗透皮肤、肌肉以及骨头,甚至可以隔空对身体消炎,长时间使用还有防癌作用。该门店还与旅游公司签约,为老人们购买保险,带他们免费周边游,出行途中,业务员会再度进行“洗脑”。 案例 信“脑有螨虫”的戚阿姨“神奇”实验印证“神奇”疗效 每天早上,戚阿姨都会到保健路上的一家保健品店“报到”,同其他老人一起听课看视频,有时还唱唱歌、看看表演。“这里的业务员很热情,端茶倒水捏肩膀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前段时间我摔伤了腿,还有人专门买了水果来家看我。这些业务员也不容易的,上课时只要我们的手机一响,就要被罚50元,旅游团凑不够人数,就得自己贴钱请我们去。”作为老顾客的戚阿姨很愿意帮这些“不容易”的业务员推销一下,有时也会上台现身说法。短短一年时间里,戚阿姨在这家店消费了30000多元,家里床底下、衣柜上都被塞满了保健品。 “有一次做体检,我清楚地从屏幕上看到脑子里有一个个小白点,密密麻麻的,专家说这就是螨虫。”戚阿姨说,“难怪我总是莫名其妙的头痛、耳鸣,之前医院医生说是神经性的,吃药也不能根治,还是保健品好,我已经吃了半个月了,好像是没再疼过。” 一年来,戚阿姨看过不少养生健康视频,其中有不少“神奇”的实验:两个削了皮的苹果,没凃营养液的很快就泛黄发黑,表面涂了的那个始终没有变色,所以这营养液能抗氧化、防衰老;解剖牛蛙的心脏,放在清水里的10分钟停止跳动,泡在药水里的跳了一个多小时,所以这胶囊能为心脏提供营养能量;一块动物油脂涂上油就能快速化成液体,就连泡沫都能溶解,所以吃了它能远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尤其适用……“这些视频不能白看,宣传册上也有很多养生知识点,为了让我们学得更扎实,店里还会不定时地进行考试。”戚阿姨骄傲地告诉记者,只有得90分以上者才能获得礼品和优惠券,她一共考过两次,一次98分,一次96分。 分析 经营者多以口头宣传为主对其虚假宣传难以取证 老年人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度渴望,希望依靠保健产品达到延年益寿的终极目标,戚阿姨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年人都有亲身体会。 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联合相关部门在整治中发现,保健品会议营销的手段或套路基本都一样,除了免费做诱饵、会议当幌子以外,最终还是靠夸大宣传来进行销售。 保健品市场的“主力军”是老年人,他们对保健产品的过度依赖和热衷,且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商机纷纷将“黑手”伸向老年人。 “销售人员在讲解时夸大了功效,给老人看一些根本不搭边的影像资料来进行误导,让他们深信保健品带来的巨大功效。执法人员在排摸整治中发现,由于经营者大多以口头宣传为主,没有更多的文字宣传资料和视频,对其虚假宣传的证据很难获取。”执法部门提醒广大老年人,“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有针对的功效,也有明确的适应人群,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 阅读延伸 一场会销一场戏 其中套路有三个
执法人员在保健路上检查一家保健品销售门店 听讲座送鸡蛋、免费旅游、专家义诊……这些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常发生在老年人身边,这些都不是“送温暖”,仔细了解过后都知道这就是套路,而且都有一个华丽丽的名字:会销。 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开会、讲座等名义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实际上是推销保健品,而且售价还不便宜,动辄几千上万元。其实,这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并没有什么疗效,更无法替代药物,当老年人发现被骗,面临的往往是维权难。 那么,会销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年人带入“温柔陷阱”的呢?其中套路不外乎就以下三个: ——免费做诱饵拉亲情作苦戏 什么人的钱最好赚?有钱有闲的人。会销之所以瞄准老年人,看重的就是他们有积蓄、时间多、注重保健等。一般这些不法分子会通过发传单等方式,宣称有免费讲座、送小恩小惠等把大家吸引到一个地点,与老年人联络感情、建立信任。 工作人员会千方百计套近乎,男的叫爸爸女的叫妈妈,还会给会员们买蛋糕过生日。除了祝寿这场戏,讲师还要演一场苦戏,编造一套凄惨的身世,博取老年人的同情。 ——会议当幌子言传看“实效” 会销活动中都有一个核心人物,或是“讲师”,或是“专家”,他们在台上熟练地掌控着现场气氛。事实上,他们手头都有一套台本,都提前设计好了,也就是说,会销整个过程是一个固定的套路。 有了之前建立的亲情和信任作基础,他们才会拿出产品来进行宣传。为了让老人们相信保健品的神奇功效,还必须有“老顾客”的现身说法,如果身边有二三十个人说有效,这款保健品自然就深入老人心里去了。 ——恐吓诱大单夸大宣传包百病 传统套路是组织老年人听健康养生、讲孝道之类的讲座进行“洗脑”,商家也会从中挑选一批深陷其中且有消费能力的老人,邀请他们会餐、旅游等,在此过程中推销产品。 讲座进行时,销售人员帮老人诊脉检测,得出的结论都是“有病”,其实这就是老年人机体供能衰退后的正常表现。 一说到保健品,多是包治百病有奇效的,不过一盒没奇效,至少一个疗程,三盒才有奇效,买三盒送一盒,买五盒送二盒……最终,老人们都确信自己是患了病,纷纷为健康买单。 在购买保健品时如遇到以下情况,请警惕—— 一、明示或暗示食品或日用品具有保健、疾病预防或者治疗等功能; 二、借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组织旅游等形式,向老年、病弱等特定消费群体作虚假宣传; 三、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或以专家、知名人士、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等名义; 四、经营者隐瞒其自身资质,夸大所获荣誉等信息; 五、虚构原价、虚假打折、不明码标价; 六、以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等为名,或假借医学理论和术语欺骗、诱使消费者接受非法诊疗。 为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晨报提醒广大老年人—— 一、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会议、旅游等活动; 二、不要听信所谓“专家”“教授”推销产品或虚假患者的“现身说法”; 三、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使用,若需购买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应到信誉好、证照齐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 四、医疗器械请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五、购买产品要查验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产品标识信息,并索要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六、如发现非法会议营销经营违法行为,请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