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绍兴新昌县人,新昌中学1966届高中毕业生,但直到1978年,才和丈夫一起在内蒙古参加的高考。
因为我和老家在嵊州的丈夫都是老三届,1969年支边去了内蒙古插队落户。参加高考时,我已经32岁了,有一个4岁的女儿和一个1岁的儿子。 为了高考和读大学,我们只能将孩子送回了老家,后来我和丈夫都被内蒙古民族大学录取。 读大学期间,我和丈夫因为有五年以上工龄,仍有工资可以拿,我有八年工龄,每个月可以拿40多元工资,但经济上也并不算太宽裕,来回内蒙古和浙江的路费还挺贵的,所以每年放假都只有我一个人回老家看望两个孩子。 那时,我在班上算是年纪大的,我们班的辅导员也才20多岁,我的同桌才19岁。 我们一个班50个同学里有十二三个同学是老三届,有已经在高中教了七八年书又考上大学的同学,还有同学和我们班的老师原来是同事的。 但不管年龄大小,我们都是一样用功,平时比得最多的就是谁考试成绩好。 为了能靠读书改变命运,那时我们特别努力学习,连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一定会看书。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和丈夫都被分配回到新昌知新中学当老师,我当数学老师,丈夫当物理老师。 1996年,我儿子考大学时,和我们那个年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儿子成绩不错,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考上了复旦大学,拿了奖学金。 而且,儿子上大学时,出去做家教、给别人做电脑培训,赚自己的生活费,甚至有能力与同学一起在校外合租房子。 我女儿更是从事了我以前根本想都想不到的职业——国际认证的宠物训练师,经常出国考察和旅行。 在子女身上,我已经完全看不到我们当年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 只可惜丈夫去世得早,没能多享受几年如今丰衣足食的生活。 我退休后,找了个新老伴,如今在萧山安度晚年,在萧山老年大学上声乐班,也算是重新享受学习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