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深夜,5岁的女儿突然抱着自己大哭的时候,吴凡心都化了。他第一次这么深刻地体会到女儿对父母是如此地依赖,而自己仿佛让她受了委屈。 今年6月,二宝出生。二宝是个男娃,和女儿凑成了一个“好”字。吴凡在儿女双全的幸福中没有沉浸多久,反而有点不知所措了。 7月22日,二宝满月。回忆起这一年多的心路历程,吴凡感慨万千。 生还是不生 吴凡今年38岁,嘉兴人。他在温州的单位里上班,买了房。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孩。一时间,吴凡的朋友圈里都是关于二孩的话题。最多的就是,生还是不生? 生不生二孩,最纠结的要数吴凡这一代人:生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年龄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迈,有些大宝都已经十几岁了,和小的明显有代沟。再生一个,就像在已经逐渐走向平衡的天平中加入一颗石子,推倒重来。 吴凡属于“不生派”。压力不仅来自经济上,更多是精力上。2013年,女儿出生,由于双方父母抽不出时间,妻子辞了工作在家带娃。好不容易女儿5岁了,稍微轻松点了,接下来妻子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女儿大了一家人也有条件出去旅游旅游了。但一旦生了二宝,又得回到从前一把屎一把尿的日子。 不过,家里其他人并不这样想。妻子很想再要一个,她觉得孩子有个兄弟姐妹,将来可以互相扶持。老家的父母虽然没有明说,但内心还是想要个孙子的。 于是,吴凡用起了“拖”字诀。二孩刚放开那两年,他说现在正值二孩生育高峰,孩子将来学习、就业压力大。后来他又说,现在社会压力大,经过统计身边大多数人都不敢生,自己部门只有一个同事生了二孩。 最终让吴凡改变想法的,竟然是女儿的态度。女儿很活泼,特别喜欢有人每天跟她在一起玩。女儿尤其喜欢比她年幼的孩子,每次看到别人抱在手里的婴儿就挪不动步,一定要上去抱抱。“我想要自己的弟弟妹妹!”女儿的哭闹让吴凡找不到理由拒绝。 担惊受怕 现在养孩子离不开一个词:培训班。尤其女孩子,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家长们都尽量让孩子接触接触,不然似乎输在了起跑线上。 自从决定生二宝,吴凡和妻子就对将来做了一个重新规划。去年一共给女儿报了8个培训班,只要女儿愿意学就报,生怕二宝出生后没那么多时间接送,就要重新调整。 妻子比吴凡小1岁,去年36岁,属于高龄产妇。其实当初不想生二宝,吴凡也有心疼妻子的成分:高龄产妇更容易有妊娠高血压等并发症,加上头胎是剖腹产,吴凡总是放心不下。 今年2月,怀孕的妻子去温州中心医院做羊水穿刺。高龄产妇生下唐氏儿等问题婴儿的几率更大,因此35岁以上的产妇必须做羊水穿刺。一根长长的针穿过子宫刺进羊水里,疼痛是次要的,关键还有几率流产,想想都害怕。吴凡特别不喜欢陪妻子去医院检查的感觉,担心那未知的结果。 所幸一切顺利。今年6月中旬,预产期前一个星期,妻子住进了温医附二院待产。温州人扎堆在温医附二院生孩子,平时床位特别紧张,二孩高峰期有时连走廊都躺不下。吴凡特意做了功课,“单人的VIP病房2000多元一天,生个孩子住院费差不多就要1.5万元,挺贵的。三四个人的病房太挤,双人间相对最划算。”夫妻俩盘算着,如果有双人间就住下,不然就去VIP病房。 有点出乎意料,妻子当天就住进了双人间。“二孩高峰期已经过了,想生的基本都生了,今年比去年空了很多。”护工阿姨说。 温医附二院有个护工群体,在二孩高峰期护工人数也达到了高峰。照料吴凡妻子的护工阿姨是永嘉人,做护工十几年了。阿姨为人勤恳,过年的时候,不少护工都回家过年了,但二孩爆棚人手根本不够。“我就一个人照顾4个产妇,拿4份钱,过个年赚好几万。”她说,产房的护工其实也是个高收入群体。 和吴凡妻子同病房的产妇是个80后,女儿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由于高龄等原因,胎儿不稳,长期住在医院里保胎。疼痛、鼻孔流血、胀气……她说她是拼了自己的命去挽留一个新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