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权 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人们都耳熟能详,脑海中自然而然会出现一位渔翁身披蓑笠江上垂钓的场面。
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已经来临,走到室外打哆嗦,不少钓友会选择封竿蜗居。然而在富春江畔,有人却喜欢寒江垂钓,更有甚者,吃住都在这里,扎帐篷一呆就是二十多天。
守着钓竿不挪窝
有人不畏严寒江边扎营22天
富春江边鹳山矶头嶙峋的岩石上,几个垂钓者或坐或立。年轻点的穿冲锋衣,帽子一扣加个口罩,露一双眼睛静静地观察江面。即便是阳光和熙的冬日,江边依然很冷。作为富春江垂钓者中的老大哥,72岁的许关泉皮肤黝黑、身形瘦削,虽不似年轻钓友那般时髦,却自带一股淡定的江湖异人风范。蓝色大棉服一裹,黑色鸭舌帽一戴,十几根钓竿用红砖压着,一字排开。
许关泉说,家就在富春江边,学会钓鱼似乎就是一项生活中的必备技能,从小就会。成年后去工厂上班,只要有空就来江边过过瘾,退休后更是竿不离身,日日与江相伴。
野外垂钓,要想收获多,必须打好窝。何谓打窝?它是为提高垂钓效率而向垂钓点投放脱离鱼钩的诱饵的环节,可以通过手掷、竿抛、划船送饵甚至使用遥控船投放,从而在钓点处形成以颜色、气味的聚集,起到引诱鱼进窝、蹲点的作用。
打窝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预先打窝,另一种是即时打窝。预先打窝一般是在开始垂钓前的1~3天在选好的固定点位,根据水域大小,投放足够数量的饵料。然后,在这一位置的水面上设置标记。在垂钓前的这段时间,让水中的鱼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集中到钓点,这样就形成了鱼窝。后者是在垂钓的过程中,向鱼钩的周围投放一些脱离渔钩的散饵。
天暖的时候,鱼儿较多,游得较浅,许关泉还能采用手抛打窝的办法。而冬天天冷,鱼都藏得比较深。许关泉就想了个办法,以螺蛳做饵,绑上石头,用轮胎当小船,划至离岸二三十米处。成功打好窝可以连续钓上好几天,许关泉就和其他几个钓友一起买了个小帐篷,守着打窝点,在江边扎了寨。
夜间的富春江畔江风肆虐,比白天还要冷很多。除了围巾、手套这些日常“标配”,只要能防风的物品许关泉都用上了,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为了不错过打窝带来的好时机,许关泉和钓友们轮番上阵,一晚上也就打个小盹。没有睡袋,他们把几床棉被顺势一铺;没有路灯照明,他们就靠头戴式钓鱼灯和小台灯看清江面起伏。
最久的一次,他们带了点面包和饭菜,一连在江边住了22天,乱石崎岖的鹳山矶头、平坦宽阔的严子陵钓台、泥泞潮湿的新沙岛码头,他们都呆过:“不仅要留意打窝的情况,还有一些不速之客。”许关泉有点气恼,“有时夜半会有电鱼的人,他们来一次,我们打窝就基本白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