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黄大伯来电:11月28日快报A03版《西湖群山发现一片“野冢坟” 1000多个墓碑 会不会是当年阵亡太平军将士的埋骨之所?》,我有相关资料,是清朝政府与太平军打仗经过的资料。我的前五任太公(就是我爸爸的太公)当时向钱塘县汇报打仗情况时的资料,如果有需要,你们可以联系我。
快报11月28日报道:去年5月,杭州文史爱好者丁云川发现西湖边有一片野冢坟,位置在里鸡笼山附近。丁云川说,墓碑他大多看过,写的都是“左×××号”“右×××号”,都列到了500多号,算下来山上差不多有1000多个墓碑。今年5月11日,市园文局原副局长陈文锦、市政协文史委原副主任王其煌也上山去看了,这两位都对西湖边的老历史很有研究,看了墓葬群后两人都说,“野冢坟”规模不小,肯定是“政府所为”,距今应该有150-160年。
黄大伯83岁,住在临平。教书28年,后转到工商部门工作。退休后潜心修家谱,家谱显示,他的前几辈都住在杭州梅家坞附近。黄大伯打电话进快报,想说说西湖边那片野冢坟,可能是清军留下的。他说“相关资料”主要是一封信,是他前五任太公黄凤池写给当时清廷官员的。
竹舟、松生:
……潭祺安燕为颂杭城逆贼匪占据,至今未复,前月二十四日起至廿九日止,左制军与蒋藩台在余杭连日大为攻剿,因其小栅重重,难用枪爆等情,而地势窝藏,一时难以逼近,即使尸骸满地,总不能大快军心。初一日,左制军前往富阳,而蒋藩台又带领兵勇由梅家坞、翁家山一路进兵,进至正阳门外而后止,即在馒头山扎营。初三日,蒋藩台又带领兵勇由古荡至石桥,一路进兵进至钱塘门外而后止,即在岳武穆庙前扎营,蒋藩台威名四震,不难指日荡平,而粮少兵单又恐难言必得,大才……
愚弟黄凤池顿首
嘉平初五日灯下书
收信人中的竹舟,是丁申(1829-1887)的字,清代藏书家和金石学家。松生是丁丙(1832-1899)的字,清末著名藏书家。丁申与丁丙两兄弟号称“双丁”。
“竹舟、松生是负责保护四库全书的,当时他们逃出杭州城外了,在留下有房子的。写信人是想告诉他们战争情况。” 昨晚看过这封信的丁云川说。
丁云川说,史料和这封信的内容是对得牢的。这封信写的时间应该是1863年农历十二月初五,左制军一指左宗棠的军队,蒋藩台一指蒋益澧(布政使),清军攻打杭城由于太平军安置了不少木栅,阻碍了清军的进击,增加了攻城的难度。
“古代的嘉平月就是十二月,可以推断,是1863年十二月初三,那时是太平军占领杭州,清军由外围收复杭州城的过程。
“一开始,清军占领富阳,然后从梅家坞往翁家山再到馒头山,这时候战斗很残酷的,双方死伤都不少。一直到1864年3月28日,清军才收复杭州。”
黄大伯觉得信中提到的“尸骸满地”是指清军死伤惨重,所以野冢坟可能是清军的。
“这封信讲到在这一地带打过仗,从翁家山一直打到馒头山……但这些史料都有的,不能说明野冢坟就是清军的。”丁云川认为,清军搞的墓葬一般都会有史料记载。他举例说,根据《武林掌故丛编》记录,同治年间,左宗棠在清理杭州遗骸时,曾建有“义烈遗阡”,在西湖南北两山都有,“南山在净慈寺左松居庵,有三十六大冢;北山在岳王庙右仁寿山,有二十一大冢。”但从头到尾,西湖山里的这个“野冢坟”,都没有记载。
丁云川仍坚持原来的观点,认为墓葬群可能和太平天国有关,太平军占领杭州2年3个多月(1861年12月29日至1864年3月30日)。其间,太平军救济安抚难民,从嘉兴运米发给难民,又借钱给贫民谋生。而且,殓葬死于战火、户主无力埋葬的尸体。
丁云川说,“野冢坟”很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建的。
推荐阅读:
再创新低!够冷了?本周让你见识南方湿冷威力
评上劳模奖50克重金牌 子女考上大学再奖1000元
那么美的村和路 你都知道吗?快来看有没有你家乡
元旦火车票将开卖 12日起预售期恢复30天
提醒抽烟的人!现在干燥风大 乱扔烟头要闯大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