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第十届杭州市公民爱心日,志愿者为市民服务。 杭州日报记者 李忠 摄
百余家公益组织一齐为市民服务的“公益百团大展”、全市600余个社会场所设置的捐赠点、数十个脱颖而出的精品公益项目和社会公益组织、全市数百个企事业单位的踊跃捐款……第十届杭州市公民爱心日再一次验证了这个主题:“公民献爱心 最美杭州人!”
尽管今年的5月31日,第十届杭州市公民爱心日这个日子正慢慢远去,但都市快报【快公益】记者走访下城区、上城区、江干区、下沙经济开发区等发现,经过10年的宣传、发动和公益素质的养成,“捐一份钱、赠一本书、参与一项公益活动、献一份爱心”;“关爱特困家庭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孤残儿童、自闭症儿童”等早已不是一句口号。
杭州人正慢慢地把乐善好施、参与公益内化成自己的习惯,把帮扶贫弱、礼让老幼变成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只要知道有人需要帮助 施爷爷肯定要帮一把
下城区武林街道安吉社区负责民政帮扶的工作人员王勤,在社区工作两年,熟知社区有个热心公益的“慈善标兵”施爷爷。
今年的第十届杭州市公民爱心日,施爷爷又亲自来到社区捐赠点,把500元现金颤巍巍地投进了捐款箱。2008年以来,他参与社区捐赠已经30多次了,还坚持要求不留名。
施爷爷是一名退休老师,今年95岁,以前是杭州十二中的老师,老伴儿离世多年,现在他一个人住,儿子、女儿也经常来看望。
“他不光是公民爱心日捐款,平常社区谁家遭遇不幸,遇上迈不过去的坎儿,只要他听说,就一定主动来捐款。”王勤说,捐款献爱心早就成了施爷爷的习惯,“但他自己却过得很朴素,自己家的家具、电器还是以前的,多少年没换过!”
施爷爷曾经跟王勤说,没当老师之前,他在邮局上班,后来服从组织安排被调去学校当老师,工资直接从100多元降到了60多元,收入少了近一半,但还是有一家子人要养,紧巴巴的日子、生活费不够花的困难生活经历,他感受特别深刻。
施爷爷说,虽然现在自己日子过好了,但肯定还是有些人正经历着他以前的遭遇,碰不上没办法,只要他知道了,就必须得出来帮一把。正好公民爱心日和社区的日常帮扶活动,给了他这个机会,而且每次帮扶的大多数都还是孩子,他就更义不容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