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主持 方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参与投资理财的需求日渐旺盛。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将“非法集资”包装成私募基金、P2P、健康服务、高科技产品等,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骗取公众“入套”,非法吸纳资金。
本报联合杭州市处置非法集资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出“防范与打击非法集资宣传专栏”,邀请杭州市公安局的办案民警就非法集资的案例、特点等进行详细剖析,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热播剧《都挺好》中,倪大红扮演的老父亲苏大强遭遇了投资骗局。事实上,这种针对中老年人的骗局很多见。日前,湖南常德曝光了一起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的常德市立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发放宣传单和熟人介绍、送礼物、外出旅游等形式,在4年时间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达7000多万元,800多名中老年人上当受骗,养老金血本无归。 2014年,70多岁的易奶奶夫妻经他人介绍得知,常德市立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柳叶湖开发某养老公寓,因资金短缺面向社会招投资加盟,投资回报相当可观。该公司鼓吹这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只要易奶奶两老购买养老床位,项目修建完工后随时可以入住,如果暂时不住,该公司可代为管理出租养老床位,每年将有比银行高几倍的利息返还给她。 易奶奶和老伴先后投资了34万元。2018年10月起,易奶奶发现该公司不仅没有支付利息,还人去楼空,打公司电话也没人接听,这才到武陵分局经侦大队报案。 办案民警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又陆续接到像易奶奶一样遭遇的中老年人前来报案。今年1月22日,该大队正式立案侦查。 民警调查发现,王某伙同杨某、沈某成立投资管理公司,在未取得合法资质的情况下,于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间,通过发放宣传单、熟人介绍、送礼物等形式,以投资公寓的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000余万元,再通过非法放贷从中赚取利息差价,800余名中老年人受骗。民警固定证据后,于今年1月至3月先后将犯罪嫌疑人王某等10人抓获归案。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这让收入条件一般的老人陷入养老恐慌,迫切寻求养老保障。而老年人普遍对集资诈骗认知不足,当一些机构打着“养老”名义,采取欺骗诱导、虚假违规宣传等方式,诱骗其将养老钱投入所谓的高额回报项目后,不少老年人最终血本无归。 目前,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公寓”、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二是以销售“老年产品”等名义吸收资金,多地曝出以销售老年保健品、收藏品、推销老人旅游项目等为噱头的集资诈骗案件,个别案件甚至带有传销性质。 这两类非法集资都找准了老人的软肋进行精准围猎。首先,上当受骗的老人大多数是收入水平一般的工薪阶层,其子女也无力提供高水平的养老。其次,绝大多数老人不和子女同住,因此对非法集资的认知和警惕性不足,但迫切想通过高回报的投资解决自己的养老困难,不给子女添麻烦。非法集资诈骗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类老人的养老需求,最终骗光老人一生的积蓄。 警方提醒,为了能蒙蔽更多老人,近年来这些非法集资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一是投小钱骗大钱、拉虎皮做大旗,有的甚至戴上国家战略政策、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上市公司的“帽子”,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本质。二是选择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营销套路,在社区、银行、超市、菜市场、公园等地精准锁定老年客户。老人遇到这两种情形要注意甄别,既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被所谓的高收益迷惑,还要多与子女家人商量,多听取多方建议,以免受蒙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