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记者 孙磊)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2017年以来,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保持全国首位,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士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钱江两岸呈现生机勃勃的创业景象,杭州已成为人才集聚、人才辈出、人才向往之地。 近年来,杭州相继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特别是率先聚焦“国际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围绕外国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创新提出“全球聚才10条”“开放育才6条”等政策,在海内外人才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和全市各级各人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杭州积极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天下英才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投身于杭州“服务一一六、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谢谢我的中国亲兄弟!” 杭州要做洋专家的“第二故乡” 当前,杭州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3.3万人、外籍人才2万人,共有外国人注册(担任法人)的企业4980余家。 71岁的苏迪尔·斯里瓦斯特瓦,就是这样一位不远万里慕名而来的美籍印度裔心外手术专家。苏迪尔在杭州经开区深耕数年,致力于研发质优价廉、性能高超的医用手术机器人。目前,第二代手术机器人即将进入动物实验。 2018年12月中旬,这位医术高超、激情澎湃的创业者,极为郑重地向杭州经开区人才科技局人才服务科科长虞向群发出邀请,“本月20日晚上请别加班,务必来我家共进晚餐!” 盛情难却,虞向群准时赴约——进门才知道,当天是苏迪尔·斯里瓦斯特瓦的71岁生日,家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为他庆祝。这位著名医生动情地介绍,“虞是我的‘中国亲兄弟’,从第一次参加评审,到成功申请数千万产业基金,以及我在杭生活寻找租房,都要谢谢他的无私帮助!” 杭州经开区在人才“引育留用”的工作上可谓匠心独具,该区在人才房领域作了有益探索,不仅推出了人才公寓,还制定了人才安居办法,提供生活补贴、租房补贴和购房补助,既解决了人才来杭的燃眉之急,又能满足人才安居的梯度需求。同时,杭州经开区思人才所需,与青少年宫和朗琴国际社区合作,连续举办了两届“洋小候鸟”人才子女暑期夏令营活动,为来杭过暑假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定制了国学、国画、书法、传统手工扎染、古代铺首泥塑等课程,得到好评。 “‘自己人’的感觉最难能可贵!” 杭州做好人才创业的“店小二” “有部分初创企业,是跟着政策红利跑的。我们在拱墅稳扎稳打,安心做事10年了,从30个人的小团队,到将近900名员工的杭州总部规模,这一路是政府和我们并肩前行、翻山过坎。” 教工路552号是“二维火”驻扎多年的大本营,创始人赵光军指着窗外整治一新的环境深有感触,“你看,街道连停车位都想方设法帮忙‘抠’了几个出来,还和附近小区沟通,让我们可以错峰停车,并且帮忙解决员工子女转学的难题,拱墅区的人才工作真是贴心暖心。” 赵光军说,多年前,他关于“二维火”发展手机端业务的论述,在公司内部遭遇过不理解,“但政府很快就听明白我要做什么,并且百分百支持我去做,这种同频共振、‘自己人’的感觉最难能可贵。” 当前,拱墅出台新一轮科技人才创新和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旭日计划2.0”“小巨人计划”“大树计划”,完善区产业转型基金体系和运营管理,除已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之外,还成立了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补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 “这里提供了梦想的航道!” 杭州想方设法提供阳光雨露 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已有5000多人次购买过无人机配送的咖啡服务:手机下单,15分钟之内,香浓摩卡送到手中。骑手迟到?市区堵车?都是浮云。殊不知,这架由“迅蚁网络”研发,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学科智慧于一身的多旋翼物流无人机,要投入市场,可不容易——我国空域管理非常严格,而无人机急需物流飞行测试演示。 2018年春,民航局降低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准入条件。未来科技城获悉后,立刻对接相关部门,反复协商打通沟通渠道,很快申请到3条航线(约13公里航程),送十多架智能无人机冲向云霄,为探索城市高密度人口区域智能物流配送扫清了政策障碍。 “迅蚁网络”市场负责人庾航由衷地说,“杭州为支持人才创新,广洒阳光雨露、提供梦想航道,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