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祝云燕 商报记者 祝云燕 一个电话让拆迁户被骗140万、一则短信让拆迁户少了半套房、一个“稳赚不赔”陷阱卷走他们大半拆迁款……近两年,因为金融素养不足,拆迁户被骗的案例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金融消费骗局盯上了他们的钱袋。为了避免更多类似案件发生,12月29日,“扫雷行动 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杭州站公益讲座走进了三叉社区,为居民们上了一堂实用的安全理财课堂。 在杭州,三叉社区可以说是“最有名的拆迁社区”。从2002年5月10日撤村建居后,三叉社区完成了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包含居民小区和楼宇、市场、单位等多个板块,成为了网友口中“杭州超富有的社区”。比如杭州大厦501、银泰百货等商场的土地归属于三叉社区,每年都要向社区付租金,而这些租金就是居民人均年终红包的一部分。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三叉社区居民今年的年终分红高达3万元每人。 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很多居民还没想好。不过也有些居民做了打算,存到银行赚利息、投入股市,或是选择一些理财产品做投资。此时,如何理性、科学理财的安全知识对他们就尤为重要。三叉社区党委书记李云建对此表示:“让‘扫雷’为大家敲敲警钟,带去安全金融知识很有必要。” 用笔记下“金融消费8不要” 看清骗子套路 远离金融陷阱 昨天一大早,三叉社区的大伯大妈裹着厚厚的棉袄来到了扫雷活动的场地,活动室很大,但依然坐了个满满当当。尽管是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的金融消费防骗课堂,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到场,一位年轻社区工作人员就听得非常仔细,“讲师说的重点我都用手机拍下来了,回去一定要跟爸妈普及一下。” 因为活动场地较大,有些年纪大的大伯大妈坐在后面看不清屏幕。记者看到两位大伯为了看清屏幕“争抢”一副眼镜,着实可爱。还有来自三叉社区的赵叔叔(化名),怕忘记讲师演讲的知识点,特意问工作人员要了一份纸和笔,一字一字地记下来。活动结束后,那张纸已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如此吸引居民的公益讲座,究竟为大家传授了哪些安全理财秘诀?首先上台的支付宝安全专家袁李强告诉在场的观众,“如果大家要投资,一定要擦亮眼睛,收益太高的理财产品不要信。因为天下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眼红别人就盲目跟上很容易掉进陷阱。” 从发生过的一些案例中,袁李强总结了金融消费安全中的“8不要”原则:在投资方面,第一不要拿养老钱、保命钱投资;第二不要借钱投资;第三不要眼红别人赚钱就盲目跟进,要对收益有合理预期;第四,不要投自己都没搞明白的项目。在生活消费方面,他建议大家:“生活中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过度消费,更不能贪图小便宜。不要被人家的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或者一些小小的甜头给吸引。要时刻记住: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不少居民听了之后,都表示这个讲座很实在,非常接地气。金阿姨说,听了这次讲座,发现自己原先的防范意识还不够强,这次讲师为自己好好梳理了一遍,心里更有底了。 家长面对“子女”信息不设防 反诈中心警官:一定要先核实 而来自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的邱宏露警官则从一线办案的工作经历中,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法,比如“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企业负责人诈骗”、“冒充领导熟人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网购骗局”等。他还特别提醒现场观众,被骗后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10。邱警官还提醒,市民一旦被骗可以拨打0571-81234567反欺诈中心咨询专线,及时补救。 公益讲座结束后,还有不少居民留在现场,向警官寻求帮助。程女士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今年下半年,她儿子所在班级的家长同时遇到一个骗局。诈骗团伙先冒充子女,以“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名校培训班”名义,骗取家长信任,然后再冒充学校老师骗钱。由于向儿子进行了核实,程女士没有被骗,不过其他家长就没这么幸运了,被骗4万、8万的家长不少。 警官告诉程女士,那些家长是轻信了骗子的话术。面对子女,家长设防的心理会降低,但这个时候,家长就更要注意,一定要先核实信息。警官建议程女士,回去后把今天的知识带给那些家长,还有身边的亲戚朋友,让更多人了解骗局,并在以后多注意提防此类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