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这场大会讨论了事关你我的城市未来 每日商报(记者 汪株燚) 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每一辆车在经过路口时,都能“聪明”地计算出或接收到下一个快捷的通行方案,让驾驶者告别拥堵和麻烦,这将是多么美妙的驾驶体验。昨天,一场事关未来城市发展的学术对话,在城市大脑发源地杭州云栖小镇举行。 作为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挑战2018”峰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云栖工程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邀请了政府、学术界、工业界等两千多名嘉宾参与其中,探讨“城市大脑”的发展,畅想未来城市图景。 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发起人、“城市大脑”提出者王坚博士,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长、城市大脑交通治堵领导小组副组长孔万锋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惠丽做了主旨分享。 城市数据大脑: 让一个城市从电力时代进入算力时代 在现场,王坚分享了主题为《城市的演化发展与城市大脑》的演讲。 他说,160多年以前,伦敦修了地铁改善了交通;但是现在,在面对城市交通拥堵时,可能大家还是会说去修一条地铁。这并不应该感到自豪。“对于一座城市本身的理解,我们跟160年以前的想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修理城市的技术进步了。但是,修理城市的技术进步了,不代表城市进步了。”他说。 王坚举了一个电的例子,认为引进基础设施会给城市带来巨大变化。“自从电引入城市以后,让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电,城市也不会运营起来。但今天再问一下,还能不能引进一个新的东西,可以和电一样让城市发生更多的变化?” 这也是促使王坚思考建设“城市大脑”的原因:有没有新的基础设施来改变城市,而不是用原来的技术上进行改造。 数据资源正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王坚说,他在一份机构的预测报道中看到,到2022年,全球摄像头总量将达到440亿部。这让他吓了一跳,这意味着城市所要承载的资源是超出想象的,“这个想象不是我们今天可以把它数量化的。” 因此,把算力引入城市可能会是城市发展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而“城市大脑”的建设,就是给了城市一次机会,就像城市引入电一样:让一个城市从电力时代进入算力时代。 “我也不知道以后一个城市会不会有车,有多少车,但是假如有的话,那每一辆车经过每一个路口的时候都应该替它算一算,它应该用什么方式通过,那个时候我想是一个城市算力时代的开始。”王坚表示。 杭州与上海对话: 城市大脑让城市管理和运营更有效率 事实上,自2016年杭州开始建设“城市大脑”以来,交通管理上带来了长足的变化,2018年交通拥堵指数从全国排名前三降到了第57名。 今年9月,杭州城市大脑V2.0迭代升级,更是开启了杭州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警务机制数据化的深度变革。作为城市大脑交通治堵领导小组副组长,孔万锋说,城市大脑正在赋能城市的管理。 目前,城市大脑V2.0每两分钟便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拥堵指数、快速路车速等7项“生命指标”,并对可能发生异变、突变的交通趋势,提前作出警示,为指挥人员采取交通诱导和调整交通组织、勤务部署等应对措施赢得时间,占据先机。 “通过对现有3400多路球机监控进行升级改造,使城市大脑V2.0能自动发现110种警情,并形成97种闭环处置模式,实现了城市道路交通360°全景监控。全天候自动巡检,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孔万锋说。 与杭州一样,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城市大脑也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就在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该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考察了城市大脑的建设,并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昨天的会上,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徐惠丽也介绍了“城市大脑”的建设工作。 “从今年1月份紧锣密鼓地推进,现在已经覆盖了城市管理的六大领域,包括城市设施、城市的日常运维、城市执法等。”她说,现在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日常管理场景,包括专项化场景。比如,“绿色”渣土车的管理,集合了区域层面的资源,真正做到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在监管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视频智能分析的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