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和财政部相继对第四季度宏观经济的走势表态后,市场对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在余下3个月如何发挥作用给予重点关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但从今年前9个月的减税效果看,企业对进一步降低税费的呼声仍然很高。 9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要求,减税降费要体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下调的改革措施。随后,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高于今年初设定的1.1万亿元减税目标。 记者获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 减税规模超预期 “财政部正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10月8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上述论断。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年中,国常会再次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方向将更加积极,但绝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从减税举措和减税规模上便可一探究竟。 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比如,持续推进增值税改革,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出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等。同时,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刘昆表示,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规模为1.1万亿元,此后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不过,对于这一减税效应,外界纷纷质疑。 刘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减税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增值税收入增速已经在逐渐下降。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从今年5月1日起下调,国内增值税前5个月平均增速为19.5%,自6月以来逐渐下降,7月下降至14.9%,8月降至13.6%。 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收入的增速能体现企业对当前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增值税税负总体水平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利于新时代消费升级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增值税税率简并的同时降低税率是立足国情的选择。 政府推动减税降费的动作有多大?仅5月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发布了11份减税降费文件。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已近10次“点题”降低税费负担。10月8日召开的国常会还决定,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为进一步落实好简政减税降负措施,国家税务总局9月25日派出36个督查组分赴各省(区、市)税务部门,围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工作情况开展了为期6天的专项督导督查。 从落实情况来看,目前年初确定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已基本出台。按照要求,今年要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其中,由于增值税降低税率等政策实施时间是5月份以后,个税减税政策实施是10月1日以后,因此减税降费效果主要体现在今年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通过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减轻企业税负,但不同行业、企业的感受会有所差异,因此导致的减税效果也有不同感受。 上述税务系统人员分析认为,税收增长取决于税基和税制的调整。税收增长主因是经济发展,也就是税基的扩大。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税基扩大,相应的税收贡献也大。“如果没有实施减税降费,在既定的税基基础上,税收增长可能会比当前更高。”该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