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科技城双创氛围浓厚 下沙新城充满青春活力 杭州首个国际日,千名海外青年走进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走访,了解和感受这座日新月异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之城的魅力。每年有许多海外留学生、科创人才来到下沙学习、工作,与下沙有了深度融合。 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能更明晰地感受到下沙这座活力新城一点一滴的变化,今年以来下沙新城的沿江绿道升级,金沙湖开门迎客,湖边CBD入夜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一座是双创氛围浓厚的下沙科技城,一座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下沙新城,国际科创人才在这里书写着充满挑战的“双城记”。 拉克什:把世界的前沿科技带到下沙 来自英国的拉克什·罗斯汉拥有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和金融学博士学位,在牛津大学创新公司和夏普科技公司工作时,他不仅自己发明且落地了多项世界级专利,其领导的团队更是完成了多项投资交易,将许多科学专利落地转化成产品。 这次,拉克什带着“仿生眼镜”项目,“相中”了下沙科技城。这款仿生眼镜,配备了3D摄像机,能把捕捉到的物体的形状和距离,变成适合视力残障人士眼睛所“视”的图像,再传输到眼镜的显示屏上,从而让他们能够“看得见”。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过一组数据:世界范围内视力受损的人数约为2.85亿,其中 2.46亿人有残留视力。 也就是说,“盲人”群体里,近85%的人有视觉残留和光感。 而OXSIGHT仿生眼镜,就是为留有视觉残留和光感的视力残障人士所研发的“神器”。 下一步,拉克什将把项目落户在下沙科技城大创小镇,小镇目前已经集聚5000余家科技型企业,搜狗研究院、士兰集成、立昂微电子、中科极光、网创科技、达内软件等优秀企业先后落户。 这些企业,会帮助拉克什博士的项目尽早转化落地。 纳亚尔:希望未来在下沙拥有一家生物医药公司 在所有的创客代表中,来自印度的纳亚尔研究和从事的项目相当“高大上”。 纳亚尔2017年5月加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杭州研究院合成编码生物研创中心,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已经完成3个非天然氨基酸的克级合成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身上的代谢出了问题,可以通过合成代谢的方式找到病源。” 在2018年度浙江省博士后基金的评选中,纳亚尔的研究课题《非天然氨基酸的设计与合成》成功入选择优资助项目。 他告诉记者,在印度时就听说了下沙的生物医药产业非常发达,“全球十大药企有七家落户下沙科技城,对于我而言,有非常多的工作机会。” 不止是全球十大药企,这两年,各大高精尖的国际平台也正在向下沙科技城汇聚,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等知名平台纷纷落户。同时,下沙科技城今年还吸引了海内外认定项目93个,作为杭州医药港成功引进歌礼制药、健艾仕生物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 在这里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纳亚尔逐渐适应了下沙的生活,“本周,我哥哥要来这里玩,我要带他去金沙湖转一转。”纳亚尔告诉记者,他家乡的同学听他介绍了下沙后,也对这里的创业氛围很有兴趣。 纳亚尔说现阶段的目标,是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未来,他希望能和下沙科技城的许多生物医药领域创客一样,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孟轲:“路遥知马力,陪我闯天地” 孟轲在下沙科技城生活了五年,目前在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孟轲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中国古代的孟子,我非常喜欢儒家文化。”他用准确的普通话告诉记者。 孟轲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喜欢参加各类社会活动,5月忙着录王牌对王牌的综艺节目,6月参加全球青年创业培训计划,“我是一名创客,这些社会活动,都是让我融入中国的好机会。” 目前他在做的项目是搭建B2B平台,将中国服装从工厂直接卖到塔吉克斯坦,他告诉记者,之前参观过阿里巴巴总部,被那里的创新活力气氛所感染,这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要做一个塔吉克斯坦的“阿里巴巴”。 孟轲是学校创业创新精英班的学员,还经常参加在下沙科技城举办的创新创业论坛,认识了不少企业家,学习到了很多创业经验。 “这里非常适合留学生创业,我们的办公场地都是由下沙科技城免费提供的,并且各类创新类活动都鼓励我们参加。”目前他们团队有5人,下一步还要扩容,项目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盈利。 “路遥知马力,陪我闯天地。”孟轲十分喜欢这句话,而下沙科技城,就是他要闯的一片天地。 这次大创小镇出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海外青年创业基金,将为更多的孟轲保驾护航。 波汉:来杭三年,组建了120人的创业团队 来自伊朗的波汉,是浙江工商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留学生,这是他来中国的第三年,中文说得还不是很溜,现在他忙着学业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地为自己的事业做打算。 “今年年初开始,我和中国女友一起开始了创业。”波汉说,波汉的女朋友和他是同学,创业想法是女友提出来的。 这对创业拍档的项目是伊朗跨境电子贸易,他们帮助伊朗小企业在微信、微博上推广。“伊朗的藏红花非常有名而且价廉物美,但中国的藏红花价格高昂,这一块是非常大的市场。” 目前波汉团队有120人,包括中国学生80人、留学生40人,项目还获得了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 暑假之前,他带领团队前往义乌,去那里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状态,“留学生在中国创业,一定要足够了解中国,多交朋友。” 暑假他去了浙江省内其他城市进行项目实践,他们在柯桥进行的国际学生周末培训项目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次经历,让他感叹下沙的创业环境真的很棒。 “这次我被评为十佳创客代表,对于我的团队而言,是很好的肯定,未来我会继续留在下沙。” 娜漪:女学霸不落下一场双创论坛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娜漪,虽然才来中国一年半,但是看她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充分融入了这里,只要是有关创新创业的论坛,她都不会落下,虽然她的专业是应用经济学,但是记者看到中英医疗影像创新论坛上,笔记记得最勤快的就是她。 “我最近对人工智能产业很感兴趣,所以就去听了。”娜漪说。目前,她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成绩优异。 来中国以前,她曾在欧莱雅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做市场营销工作。所以她现在也在参与一个留学生创立的彩妆品牌,担任产品模特并设计平面广告,这个彩妆品牌的线上销售非常不错。 娜漪通过积极了解杭州的商业环境积累经验,她参加了2017杭州科技星活动并在现场组队展示了启动设想和商业模式;同年还参与了2017“智汇下沙科技城”创新创业推介秀,与现场的创业精英激烈探讨。 她说每一次参与都能让她萌生更多的创业想法,“我计划是明年下半年,在这里创办化妆品营销公司。” 孙白杨:“我要把喀麦隆的咖啡豆带到杭州” 来自喀麦隆的孙白杨是个95后,见面先是很谦虚地自我介绍说,“我的中文还不是很好”。但其实在杭州生活了5年之久的他,中文说得很溜。 他在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其及自动化就读本科,2017年,他参加了学校创业学院开设的第一个创新创业精英班,并且与同学设计了一个农业类的创业项目“FreshGreens贸易有限公司”,试图为农产品搭建一个信息对接的线上平台。 这个项目涉及的内容其实与他的专业并没有关联,因此需要大量的自学与同学间的合作,并且他也得到了学校与老师的颇多帮助,“我们想出了一个idea,然后建立合作的团队,设计了大致的框架,但很多不懂的还是需要导师的帮助。” “本科毕业之后我想继续读研,有机会的话我想留在下沙,把喀麦隆的咖啡豆带到杭州,让这里的老百姓品尝到最好喝的咖啡。” 李冰雨:怕热的非洲姑娘爱上了下沙的“绿” 来自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李冰雨刚来杭州的时候,特别不习惯的是天气。坦桑尼亚地处赤道,受热带气候影响并没有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湿冷,而杭州冬天特别冷,夏天又特别热。不过,经过3年在下沙的生活,她说这些都已经习惯了,而且喜欢上了下沙的“绿”。 下沙的街道两侧是成排的香樟树,还搭配各种花灌木,错落有致。今年金沙湖公园对外开放,湖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树,能看到的“绿”更多了。 在下沙的浙江传媒学院,李冰雨学习的是自己心爱的播音主持专业。“我喜欢播音主持。因为这能让我更有自信,更重要的是通过主持人的麦克风可以向大家传播信息。”李冰雨对未来有个小小的期待,“如果有机会自己做节目的话,我想通过我的主持去影响需要帮助的妇女和儿童们,比如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文化。”现在,她也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积极地参加学校、社会上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也很喜欢我的学校”,李冰雨羞涩地笑着说,“我的朋友们都说我们学校的姑娘很漂亮,是不是在这里读书我也能变得更漂亮?” 凯德:足球陪他从非洲到欧洲再到中国 “我的本名是不是很长?叫我凯德就好。”91年出生的凯德是多哥人,正在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读本科,“建筑是我的兴趣,是我想探索的新领域。”在他看来,下沙就有着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各个大学的建筑就能让他学习很久。 除了建筑,他更热爱足球。“足球对我来说,不仅是一项运动,曾是我的职业和梦想。”在来中国之前,他曾在欧洲几个国家的职业足球队效力,但得到的机会不多,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杭州绿城,训练了一段时间后,便决定在杭州一边读书一边踢球。 现在的他跟着一家俱乐部参与中国城市足球超级联赛。“除了上课,每周我都会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有机会的话,也会和朋友们在下沙高校的足球场训练。” 卢合顺:想留在下沙安静地写代码 卢合顺是个笑起来很腼腆的男生,从柬埔寨来到下沙两年多了,目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读大三。 来下沙学习对他来说是“注定的缘分”。当时他还在柬埔寨教汉语,学校校长推荐他来中国念书,他一看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名字就认定了,“因为我对计算科技很有兴趣,看到这个校名,我想就是这里了。” 平时他喜欢在学校里找个安静的地方写代码,但有机会也会和朋友约着一起沿下沙沿江绿化带骑行钱塘江。 今年下沙新城环线景观工程会把沿江道改造升级为慢行系统,分别对应骑行道、跑步道、慢行道,在确保绿道的贯通性和便捷性的前提下,也保障下沙的市民生态需求和安全需求。卢合顺对此很是期待。 现在他一边学习一边尝试在开发一套学生管理系统。他说本科毕业以后,还计划在杭州继续读研。如果有机会,也想留在下沙继续发展。 唐曦兰:西湖醋鱼和《诗经》都是她喜欢的 在杭州生活了五年的唐曦兰也有自己的小烦恼,“之前觉得西湖醋鱼味道是我喜欢的,现在还发现过桥米线也特别好吃。下沙有那么多好吃的,忍不住就想吃夜宵。” 她喜欢别人叫她的中文名,唐曦兰这个名字取自她最喜欢的《诗经》。但刚开始接触中国古代文学时,她说“文言文真的太难理解了”。可没想到,读着读着,她爱上了中国的文学,还开始学着写五绝与七言古诗。 唐曦兰一方面在专业上迅速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另一方面还通过各种活动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文学伙伴。2017年,她在一位好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不过,她也坦言,“对于外国人来说平仄还是很难的,所以我更多地创作近代诗,这也能表达美好的情感。” 今年6月,下沙新城的金沙大剧院破土动工,唐曦兰希望,大剧院建成之后,自己能在这里办一场“诗会”。 “将来,我希望继续在中国发展,从事我感兴趣的文化与媒体方向,用我的外国人视角,联系更多维度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