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可多看6集啊。”为了追独播剧《如懿传》,小佳主动成了腾讯视频新收割的一拨会员。两个月前,她为了追《延禧攻略》,刚刚成了爱奇艺的付费会员。为了独播剧和购物优惠,小佳已经成为不下10个App的付费会员,其中她觉得最“糊涂”的一笔,是续费了18年的QQ会员,“20元/月,年费228元,纯粹是因为有在QQ空间存东西的习惯和养着一个2000人的大QQ群。” 看完小佳的故事,你一定也在对号入座。即使你本人是个理性消费者,但身边肯定会有朋友疯狂地在充值会员。2018年了,在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不付费订阅成为会员,似乎已经很难舒坦地享受“互联网生活”。 “你有没有算过,一年在线上付费会员花了多少钱?”这两天,硅谷小报在朋友圈发起了一则调查,300多位受访者中只有3人不是任何平台的付费会员,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每年线上会员支出超过500元。 85后小伙为线上会员 年付5000元 “不敢细算,你这个问题太扎心了。”如果没这份问卷,朋友小杨不会意识到,自己每年花费在会员上的收入居然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 从购物、视频、阅读到外卖,各种App付费服务涵盖了小杨的生活,每一个订购时都觉得很值得,手机点几下就付了,但他从来没算过总共付了多少钱。 小杨列了一张清单:“优酷228元、爱奇艺248元、腾讯视频233元、淘宝88会员88元、京东plus 299元、亚马逊Prime 388元、喜马拉雅FM 365元/年、饿了么180元/年、Apple Music 180元、海外冲浪软件100刀(约684元)、kvs tool(机票价格监控软件)90刀(约616元)、樊登读书365元、腾讯体育264元、卡卡健康(一款监督你卡路里的软件)480元、混沌大学一学年网课1000元、百度网盘360元……”算下来,一年花费超过5000元,这还不算他在游戏上的花费,“每年游戏还要花个几千块吧。” “如果再选一次,你有哪些不会付费?” 小杨想了想说“还是会花钱”,视频软件是为了各种网综和新剧,全家共用;Apple Music是为了给孩子听古典音乐,曲目多音质好,从一胎到二胎一直在用;读书、运动、听书的App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事实证明,这一年他也多读了几本书。 做完调查,小杨说要回去问问他老婆开会员花了多少钱,“每周家里送花送菜、孩子的线上早教课都是老婆买的,这钱肯定也不少啊。” 充值会员的原因千奇百怪 从不为视频网站付费的90后莹莹,最近对腾讯视频超级会员动心了,不是为了追《如懿传》,而是开通了腾讯视频VIP年卡赠送的“火箭少女101成团礼”中,有一款手游《绝地求生》的M416涂装的粉红色机枪。 别以为她只是一时兴起,作为一个资深的追星族,她充值会员的目的只有一个:追星! 例如,QQ音乐每月15元,是为了听韩国偶像的歌;百度网盘360元/年,是为了在上面看到偶像最新推出的电影。爱奇艺会员19.8元/月,莹莹包过两个月,“为了给《偶像练习生》投票我才包月的,其他时候就不包了。”她还为此包了爱奇艺的专属流量,15元/月。 微博会员莹莹充值了180元/年的套餐,只为了两个重要权限:一是评论的时候能带图,为爱豆控评,带图的评论更有点击量;二是会员一年能换五次昵称,非会员只能更换一次,“粉丝要把名字改得跟偶像有关联,比如最近邓伦很火,微博上就出现了一堆‘我已中毒邓伦’‘邓伦的正室夫人’这样的昵称。不然谁第一次注册新浪微博会取这种名字。” 不仅仅是追星族,总有一款App会戳中你的痛点,让你甘心付费。 余生没有买车,钱都花在了智慧出行App上,滴滴出行、曹操专车、Gofun、摩拜,每月的花费超1000元。“一次性充值数额大,会有优惠,比如充2000元送350元。”此外,他用过各种网盘后,选择了为Apple iCloud付费,252元/年,“以前使用过一些云盘,后来都移到了iCloud,各个智能设备之间信息的实时同步很重要,Apple这点做得很不错。” Sisi订购的会员服务都属于“知识付费”类别,比如“流利说”“得道”“知乎”“喜马拉雅FM”,她说:“时代变化太快了,我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被社会淘汰。” 当然,在众多互联网会员中,视频网站会员的存在感最高。“已为您节省120秒广告时间,会员尊享跳广告权限。”每次看视频显示的这句话让小羽觉得很爽,“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都很满意,最有存在感了,每次看片直接跳过广告,时间就是金钱。” 另外,“平台之间的会员权限打通”也会让小羽忍不住掏钱,比如买京东plus送爱奇艺VIP;淘宝88会员打通了优酷、饿了么、虾米、淘票票的会员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