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全国30多个省市主流媒体,在杭州发布《正能量宣言》,正式启动了“天天正能量”项目,阿里巴巴集团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至1000万元,用于发掘、传播和弘扬社会上的正能量人物和事件,推崇社会正能量。钱江晚报是首批发起媒体之一。
今年8月20至22日,“天天正能量”举行了五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全国20多位评论人参与“正能量谈xin会”,与会嘉宾共同宣布成立“益见汇”评论联盟,这个联盟将以笔为媒、以思促行,致力于激发人心向善,推动公益创新。笔者作为本报代表,也参与发起这一联盟。
钱江晚报与“天天正能量”结缘,源自于本报自身“向上、向善、向美”的宗旨。上、善、美,都是人心中积极、充满正能量的需求,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纷繁复杂的时代,尤其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来涤荡污浊,厘清道路,引导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因此,本报与“天天正能量”,一拍即合。爱心碰撞出爱的星星之火。
当年,我们连推3个合作项目:50万梦想基金助力创业者的“创业梦”征集、寻找漫天风雨中那些动人镜头的“抗击菲特台风的影像”有奖征集以及爱心助阵本报传统公益项目“爱在后备箱”活动。到了2014年8月,钱江晚报和“天天正能量”共同发起成立“最美浙江人基金”,奖励在钱江晚报“最美浙江人”栏目上刊登的好人好事。
那个只有1岁半,踉踉跄跄爬着去丢垃圾的小朋友“逗逗”,经过钱江晚报“好摄之友”发现,感动了西湖管委会和众多网友;永康18岁的少年李恩慧,考上大学之后为筹学费,利用暑假卖西瓜,被称为“西瓜少年”;33岁的高军扬,打工不利,在临安的桥洞里流浪,却在大冬天跳入冰冷的苕溪,救起三个因车祸落水的姑娘……这些在中文互联网上热传的故事,都是通过本报“最美浙江人”栏目得以广泛传播。
这个钱江晚报与“天天正能量”合作的栏目,推出的每一篇报道,给出的每一笔奖励,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就是在播撒一路的种子。我们传递的价值观是,一个可能是最普通最平常不过的人,他在不经意间的举手之劳,或者是持之以恒的某种善举,或者是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我们的报道和弘扬,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实现正能量的传递,唤醒更多人汇聚到传播正能量,实施正能量的行动中来。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用“谈xin会”的名义纪念这个项目的五周年,笔者认为这个“xin”真是恰如其分,至少有五层意义:“心”代表了爱心,“新”代表了新闻+公益的新模式,“信”代表了公益是一种信念,“欣”代表了正能量带给人们的欣然和快乐,“辛”则代表了公益需要付出的辛苦和辛劳。而这五个“xin”,也恰好代表了“天天正能量”项目的特点。正如马云所说,公益不是捐了多少钱,而是要看唤醒了多少人心中的善良。
五年来,“天天正能量”总计奖励人数超过5000人,发起公益活动560次,投入公益金总计超过4500万元。“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种善事好事,不像那种需要付出巨大牺牲和艰巨努力的好人好事,那样的事迹虽然动人,但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外部条件配合,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和意愿来实现。这种凡人小事,随手可得,人人皆可为。正如“跳一跳就可以得到树上的苹果”,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朝“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方向跳一跳,就有可能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最广泛的人参与,才能真正推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