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西湖灵隐景区新发现一处苏轼题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4-09 10:39   

一、从那块石头说起

灵隐飞来峰青林洞口有一处天然石台,镌刻着一列罗汉像,路过的导游往往说这是济公曾经睡觉的地方,戏称其为济公床。在石台正面,密密麻麻刻着一些字迹,很多人一瞥而过,忽略了宝贵的遗存。

△ 济公床

如果仔细辨认,可以看到几行字迹:癸卯重午与王伯虎來,二弟遫、逌,偕行。沈遼題。

△ 沈辽题名拓本

嘉祐八年(1063)端午日,沈辽与他的两个弟弟,沈遬(sù)和沈逌(yōu)一同接待好友王伯虎,游览青林洞,沈辽亲自题名。

沈辽,字睿达,名气在现在可能没有那么响亮,但回到宋代,他却是当时顶尖的书法家。米芾所留的《海岳名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何如?”曰:“臣刷字”。

米芾接受宋徽宗召见,点评当时的书法名家,在米芾的眼里,沈辽是与蔡襄、苏轼、黄庭坚相提并论的人物,沈辽的字章法严谨,轴线周正,自有一番风格。

沈辽留下的字帖不多,石刻更是珍贵,目前尚未在别的地方发现沈辽石刻,沈辽似乎把自己的雅致独存西湖,可见这处石刻的珍贵。

不过还有惊喜。

阮元所著《两浙金石志》中有如下记载:

△ 两浙金石志

大致的意思是沈辽当天留下两处题名,一处在青林洞口,另一处在灵隐后山;一处留下了姓名,另一处留下了几个人的字。前一处好找,后一处却藏了百年。在杭州市石窟寺调查中后一处题名被再次寻得,并在2023年《湖山镌永-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中展出。

△ 沈辽题字现状

△ 沈辽题字拓本

沈睿達、善述、素道,与王炳之来,癸卯重午。

这处题名位于飞来峰下香林洞口,接近下天竺的区域,它的发现让西湖又多了一处沈辽的遗迹。

△ 香林洞口现场环境

不过惊喜还没结束。

▼延伸阅读▼

北宋那些杭州市长们在湖山间留下的“精神舍利子”

姜青青:看见看不见的“宋四家”——苏东坡

↓ 见 下 页 ↓

二、还是那块石头

在2022年,石窟寺调查时,调查组对沈辽香林洞题名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场发现石头的另一面,有一处字龛,风化非常严重,字迹难辨,多次辨识无果后,调查人员对它进行详细拍照记录。

△ 杨绘苏轼题名字龛

2024年,参与调查的一名人员在翻看旧照片时,从照片中隐约辨识出字龛起首位置有一个字,疑似“杨”字,他与其他调查人员分享了这一发现,大家在讨论中,逐渐将“杨”字与另一处有记载的题名联系在一起。

△ 杨绘等人题名模拟

熟悉飞来峰的人可能知道,青林洞、香林洞位于飞来峰的南侧,即下天竺区域,根据历代志书的记载,这里除了沈辽题刻之外,还有一处著名的题名,为“杨绘四人下天竺题名”,根据记载这处题名内容为:杨绘元素鲁有开元翰陈舜俞令举苏轼子瞻同游熙宁七年九月二十日

△ 灵隐寺志

照片中起首的“杨”字很可能预示着,这处模糊的字龛就是杨绘、苏轼等人当年留下的摩崖。

△ 调查人员在现场排摸

△ 苏轼题名拓片

调查人员回到现场,经过不断地尝试,最终在字龛上录得几行模糊的字迹,隐约可见“苏轼子瞻”的痕迹,其中“苏”和“子”、“瞻”等字尚能辨认,起首的“杨”字还算清晰。确认这处字龛就是杨绘等人留下的题名无疑,西湖边又多了一处苏轼的痕迹。

▼延伸阅读▼

《湖山镌永策展手记》纪录片首次公开

马黎:小弟苏东坡与五位大哥的杭州往事

↓ 见 下 页 ↓

三、回到那块石头

苏轼第一次与杭州产生联系在熙宁四年(1071),苏轼任杭州通判,他于七月南下。本来沿着运河南下,速度较快,但他先到陈州拜访张方平,与弟弟苏辙相会。随后带着弟弟又去了颍州拜访欧阳修,等到杭州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底了。

△ 苏轼南下路线图(摘自李常生《苏轼行踪考》)

在飞来峰青林洞沈辽题名的对面有一处题名,是当时的杭州知州沈立,携一众官员游览青林洞所题,如果苏轼行动快一点的话,大概能赶上这次聚会,题名中也会多出“子瞻”的名字。

△ 沈立等题名

熙宁五年(1072),知州换成了陈襄,苏轼与陈襄的关系很好,有大量的诗词唱和。在西湖边的石屋洞内,有陈襄、苏轼等人的题名。

△ 石屋洞陈襄等题名原刻位置

△ 石屋洞陈襄等题名   

熙宁七年(1074)六月,苏轼任期已满,同时陈襄与杨绘两易其任。杨绘是四川绵竹人,与苏轼算的上是老乡,关系也很紧密。七月,杨绘来到杭州,苏轼与陈襄一起迎接这位新知州。苏轼写了一首《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是迎接的意思,苏轼以破镜重圆的典故谐谑自己要送别老领导,迎接新领导的复杂情绪,也表明这三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不过杨绘与苏轼同事时间不长,九月苏轼接到命令,赴密州任知州。九月八日,苏轼写了一首《浣溪沙·自杭移密守。席上别杨元素。时重阳前一日》: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而此时,杨绘也接到命令,回京任职,两个人你送别我,我送别你。苏轼《辛未别天竺观音诗》序中记载:予昔通守钱塘,移莅胶西,以九月二十日,来别南北山道友。正是九月二十日这一天,杨绘与苏轼和一众友人,来到飞来峰下,再度饮酒送别。苏轼创作了一首《劝金船(流杯亭和杨元素)》: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

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

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苏轼的这阙词颇有深意,词牌名《劝金船》相传由杨绘所创,金船指的是酒器,劝金船是劝酒的意思,可见这场飞来峰下的宴会很是热闹。更有意思的是“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这句话恰恰点出了这处题名的来历,正是他们酒酣之时,提笔所留。香林洞前,可能正是当初杨绘、苏轼饮酒饯别的曲水池。这块神奇的石头,留下了宋代两位书法大家的痕迹,经历了千年的无情流水,更见证了千年前的那场盛会。

▼延伸阅读▼

消失数百年的杭州名石“涌地云”重现天日!

西湖野洞惊现北宋摩崖,完好如新!

↓ 见 下 页 ↓

四、再说说石头

西湖是世界遗产,除了我们看得见的景观,它还蕴藏着很多重要的文物遗存,尤以石质文物为盛,是西湖真正的魅力所在。

为了更好地保护西湖,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杭州市园文局联合启动了区域内石窟寺专项调查,在传统的石窟造像之外,重点对西湖周边千余处摩崖题刻开展调查,收集资料,整理研究。2023年,联合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湖山镌永—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向公众展出石窟寺专题调查的阶段性成果。

展览后,调查工作继续推进,“杨绘四人下天竺题名”是继“王阳明月岩诗刻”,“乾隆丁家山诗刻”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不知道西湖里,还藏着多少惊喜。随着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到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历史遗存会被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成为西湖世界文化景观的叙事内容。

作者:倪小蒙,工作单位: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延伸阅读▼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山石为纸,古代文人墨客的“到此一游”

来源: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作者:倪小蒙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