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野洞惊现北宋摩崖,完好如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2-18 11:43   

在杭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原先喜欢在西湖的群山之间爬山长跑,后来,在爬山之时又爱上了访古探幽,寻找摩崖石刻。

这些年来,他们发现了许多“听说过却没见过”的石刻。

相关阅读:

南屏山上“听说过没见过”的两块石刻找到了

两个杭州男人爬山 竟找到了乾隆最爱的秘密花园

消失数百年的杭州名石“涌地云”重现天日!

在这群“摩友”的微信公众号“至微堂”里,他们经常分享对西湖摩崖石刻的研究心得,在这群“石痴”眼里,“西湖金石”是一条文化纽带,是与古人在历史长河里对话,是解答古人为我们埋下的一个个好玩有趣的谜题。

相关阅读:

灵隐飞来峰上的一处石刻藏着一段北宋外交史

西湖申遗的功臣,乾隆大爱的杭州画家:关槐

他们从古籍中找线索,在山野幽洞里探寻,在书房电脑上码字分享心得发现。这些金石魅力加深了杭州的历史底蕴,提高了西湖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他们的发现像是一座桥梁,拉近了我们和那些古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埋没在荒山野岭之间的石头变得有故事,让只在古籍中的文字有了对应的实证。

刘慈欣在《三体》里的一段话常被这群“摩友”引用: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把字刻在石头上

最近,他们再有新发现:在西湖景区某野洞中发了一块完好如新的北宋摩崖!

以下内容转载自微信号:“至微堂”。

探访过西湖边无数野山,也钻过众多荒废野洞,只为两个目的:一是捡回遗落在秘境中的古代摩崖石刻,还西湖历史一个本来面目;二是自娱自乐,体验一种在平常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愉悦感。对于我而言,可能后者来得更重要,而前者,目的虽崇高,但非个人能力所能轻易达成,只能随缘。

多年探访西湖野洞,基本次次落空,一无所获,但直觉告诉我,再深入些,再仔细些,在暗无天日,潮湿氤氲的洞内,或许真有古人会在西湖洞穴中,刻字留题。世间万事,一切皆有可能,我相信这句至理名言,所以虽次次无获,但仍次次满怀希望。

西湖群山中,就有这样一个野洞,连近代探洞人的涂鸦都没有发现过,说明此洞荒废已久,究竟是否真藏有石刻?

某日,斗志满满,又一次钻入其中。一入洞内,一股阴气扑面而来,蝙蝠屎味与霉朽味杂间,闻得使人呼吸不畅。手电光照处,密密倒挂于洞顶的黑衣红眼蝙蝠,看得让人心惊胆跳。不过很奇怪,稍进少许,一切都变得平和安宁,这或许就是许多古代高人,寻找幽洞作为修真地的原因之一。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同一般,从容淡定后,慢慢寻觅,细细观察,洞口洞底,来来回回,查勘了好几遍,依然无果,正想着出洞(反正次次无功而返,也习惯了),却在眼前约十来米外坍塌处,不经意间,隐约显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平整龛面来,直觉及经验告诉我,必定是摩崖石刻无疑。当时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但是胆大同时,还是要心细,小心驶得万年船,沉稳片刻,轻手轻脚,走过这十来米长的泥泞路,也不敢扰动坍塌的乱石土块,万一再塌方,被埋小事,惊动外界救援成新闻,却是大事,我向来不喜欢麻烦人。

走近仔细观察周边环境,万幸的是,塌方处,刚刚好位于龛面左侧,如果再塌进来半米,此龛面将完全被埋没,再要出土,也不知是猴年马月了。用手电侧照识读,这竟是一处北宋政和年间的题名。

图片初识字口,可清晰识读为:

莆陽蔡友善携家

過上天竺瞻拜

靈感觀音還至扵此

政和丙申初夏九日

(左行)

可通读为:莆阳蔡友善,携家过上天竺,瞻拜灵感观音,还至于此。政和丙申初夏九日

政和是北宋徽宗第四个年号,丙申为政和六年(1116)。九百多年过后,此题名刻痕如新,仿佛是昨日所刻,这与洞内相对环境稳定、洞体坍塌已久、后世没有过多的人群干扰等诸多因素,不无关系,在目前存世的西湖宋代摩崖中,应该是保存状况最好的一处,对于研究北宋时期摩崖作品的雕刻方法,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呆立洞内,忘了时间,缓过神后,再轻手轻脚出洞,一看手机,从进洞到出洞,竟折腾了三个多小时。

出洞回家后,马上查资料,此题名在历代文献中,特别是清代访石热潮下的乾嘉道时期,各类金石著录中,竟未有任何记录,由此可推定,此洞至迟在清代,即已坍塌。

围绕此题名,目前仍是迷雾重重,“莆阳蔡友善”,目前仍未考,他先“携家过上天竺瞻拜灵感观音”,后“还至于此”,并题名于洞中。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在离上天竺距离非常远的古洞内,要请工匠刻一龛如此规整的摩崖,想必此洞未塌前,必定是有人出入的正常游览地,而非现在这个状况,否则题刻有何意义?

此“莆阳蔡友善”,是否为莆阳蔡襄的族人?因为蔡襄在治平二年(1065),出知杭州,并在当年,曾为上天竺书写“天竺灵感观音院”额。五十余年后,政和六年(1116),蔡友善携家到访上天竺,瞻拜灵感观音的同时,另一目的,是否也为观瞻同族蔡襄所书的寺额而来?

当然,以上仅是一些胡思乱想,但也不妨碍先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正如以前在文章中声明过,本人主要目的是发现西湖摩崖新“石”料。就目前情况而言,新发现的众多前所未见之西湖石刻,仅凭一己之力,恐怕已是这辈子也做不完研究了。在此也希望有更多力量来参与,共同考证,以还西湖历史本来面目,而我则可以脱身而去,自娱自乐。

重要提示:探洞有极大风险,为安全起见,特隐去此野洞详细地理位置

▼延伸阅读▼

坐看云起时飘渺老和山,浙大“校山”的故事

凌云最高峰:杭州十城区的最高峰分别在哪?

(金石魅力)攻略已为你做好,带上“微观杭州”游杭州!

来源:至微堂  作者:奚珣强  编辑:郭卫
返回
探访过西湖边无数野山,也钻过众多荒废野洞,只为两个目的:一是捡回遗落在秘境中的古代摩崖石刻,还西湖历史一个本来面目。九百多年过后,此题名刻痕如新,仿佛是昨日所刻,这与洞内相对环境稳定、洞体坍塌已久、后世没有过多的人群干扰等诸多因素,不无关系,在目前存世的西湖宋代摩崖中,应该是保存状况最好的一处,对于研究北宋时期摩崖作品的雕刻方法,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这群“摩友”的微信公众号“至微堂”里,他们经常分享对西湖摩崖石刻的研究心得,在这群“石痴”眼里,“西湖金石”是一条文化纽带,是与古人在历史长河里对话,是解答古人为我们埋下的一个个好玩有趣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