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先生说他:“并世无第二人,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许寿裳认为他:“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个人。” 周作人说他“伟大的气象得以懂得一点,即此一点却已使我获益非浅矣”。 鲁迅、梁启超、许寿裳、周作人,……这些近代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名人,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这位著名人物,就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学术巨匠——章太炎。 “有学问的革命家”、“国学大师”、“教育家”、“思想家”……在章太炎先生身上,可以加上的头衔真的有很多。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经历清末维新、辛亥革命、全民抗战等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并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为挽救民族危亡,为辛亥革命立下了赫赫功勋。晚年,他又捍卫民主共和,坚持革命气节。章太炎一生还致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史学、文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文笔古奥,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章学”,堪称国学泰斗。 2019年是章太炎先生诞辰150周年,为了进一步宣传章太炎先生的思想,通过陈列展览,展示近年来章太炎研究和馆藏文物研究的成果,杭州名人纪念馆将在2019年6月15日至8月15日之间,举办《世人眼中的章太炎——纪念章太炎先生诞辰150周年文物展》。本次展览将展出杭州名人纪念馆馆藏章太炎文物6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40余件,通过“切换角度”的方式,寻找切入口,来表现章太炎一生中的多种身份:革命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丈夫、父亲……这些不同的方面,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章太炎形象。展览将以文物说话,通过文物链接人物,来表现章太炎的生平。 展览主题:世人眼中的章太炎——纪念章太炎先生诞辰150周年文物展
时间:2019年6月15日-8月15日 地点:杭州唐云艺术馆(杭州市南山路45号) 第一单元:革命生涯 章太炎先生是辛亥革命元勋,与孙中山、黄兴并称“革命三杰”。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和众多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同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可能有意见的分歧,但是都为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族复兴而奋斗。在章太炎的同仁眼中,他是一位“并世无第二人”的革命家。 主要展陈文物: 章太炎书《独居记》横幅 《独居记》根据落款的“閼逢敦牂八月”可知,书于1894年8月。这一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章太炎求学于杭州孤山诂经精舍,在书斋中撰成此文。文章中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弊端,提出“大独必群,群必以独成”的主张。章太炎认为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大独”者出来,打破小群体的藩篱,实现民族团结。本文经修改后改名《明独》,收入《訄书》,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看作是章太炎革命理念的“总纲”。
孙中山致章太炎信
此信写于1912年2月22日,是见证孙中山和章太炎关系的重要史料。时孙中山为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去信与章太炎探讨重大问题,这两个问题就是汉冶萍借款问题和定都问题。汉冶萍煤铁公司当时为日本人所觊觎,日本借临时政府财政困难之机,提出将汉冶萍改为中日合办,章太炎指出这是“中国第一矿产,坐付他人,何以立国?”坚决反对临时政府的合办之议,最终孙中山将此草约取消。另一问题为建都南京还是北京的问题,在2月12日清帝退位后,临时政府提出袁世凯接任大总统,为制约袁世凯权力,孙中山和黄兴都要求袁世凯南下就职,而章太炎看到当时北方尚存清朝残余实力,袁世凯又宣布“忠于共和”,于是主张建都北京,并力陈建都北京之利,2月15日,由于孙中山的坚持南京临时参议院推翻了原本的建都北京之议,改主建都南京。根据章太炎先生之子章导回忆,章太炎与孙中山“每逢大事,则均以国家前途为重,各申意见”,表现了两名革命家之间的惺惺相惜。
章太炎致袁世凯呈文
此呈文写于1913年 1月29日,在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后,章太炎原本对袁世凯寄予厚望。袁世凯则聘章太炎为总统府高级顾问,但此后,章袁在政治上的分歧越来越大,1912年12月,袁世凯任命章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章太炎考虑沙俄觊觎边疆,欲以实业救国,慨然赴任,但东三省筹边使受到东北当地官员多方掣肘,“僚属才十人耳,既鲜事,经费亦少”,章太炎处处碰壁,因此大为失望,1月27日,他曾回京面谒袁世凯,要求获得支持,但一无所获,激愤之下,提出了辞职,但未获批准,直到3月“宋案”发生,章太炎愤然去职,南下参与二次革命。 第二单元:学术变革 章太炎先生学究天人,梁启超曾称赞说:“在此清学蜕分与衰落期中,有一人焉能为正统派大张其军者,曰:余杭章炳麟。”他一生著述颇丰,在史学、文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文笔古奥,自成一家,他还讲学不辍,培养了一批章门弟子,也使章学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在当时和后世的学人眼中,他都是一位杰出的国学泰斗。 主要展陈文物:
黄侃、汪东致章太炎信
章太炎先生在文学上主张“魏晋文风”,他认为魏晋文长于论辩说理,能作为宣传鼓动革命的利器。章太炎这一思想对章门弟子群体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黄侃、汪东等章门弟子群体,在文学上和当时崇尚“唐宋文风”的桐城派针锋相对。此信为两弟子联袂写诗请章太炎指正,弥足珍贵。
章太炎《民国五年出都以后所作诗》行书册页
这一册页,记录了章太炎先生在1916-1927年之间所创作的诗。1916年,袁世凯殒命,章太炎从三年幽禁生涯中获得自由,后随孙中山南下前往广州,参与护法运动,在护法期间,随军游历云、贵、湘、川、渝等地,多有一些感时伤怀的诗作,集为一册。诗中记录了当时各地的风物人情,对当时的时局也多有反映,是章太炎先生留存至今的比较少见的文学创作作品。
章太炎书《篆书千字文》手稿册页
章太炎先生篆书《千字文》写于晚年,分书在四册毛边纸本上,每页长二十五厘米、宽二十三厘米,共写四个字,每字八厘米见方。原稿扉页有章夫人汤国黎女士题词:“此篆书千字文为太炎先生手写,当时拟令儿辈识字藏之。”后由沙孟海作序出版。篆书《千字文》是章太炎为儿孙写的识字本,因此字体自《说文解字》而来,力求有依据,笔法端正,结构严谨。 第三单元:天伦之乐 作为革命者和国学大师的章太炎,在家人眼中是丈夫、父亲的角色。在杭州名人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不少章太炎先生和家人之间的通信、合影等,能让我们还原出这位名人在家人面前最为纯真的一面。而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子孙后裔章导先生、章念驰先生等,都为我们留下了关于章太炎的一些口述史料,也为今天研究章太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主要展陈文物
1914年5月23日章太炎寄汤国黎信
此信写于1914年5月23日,本文中提到的绣有“汉”字的和服随此信一同寄至上海,后汤国黎携和服拍有照片一张,晚年在照片背面题字:“此影为余在上海,太炎为袁帝锢禁于北京。余手携者,非我之大衣,乃是太炎在辛亥革命亡命日本时之和服。为袁世凯锢禁之时,太炎拟自尽,寄此衣以为纪念焉。书中有与子同仇之语。时余年32岁,偶检得此影,题之以示儿辈,一九七七年冬黎志。”和服现藏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信件与照片现藏杭州章太炎纪念馆。
1914年5月23日章太炎给女婿龚宝铨信
此信写于1914年5月23日,是章太炎在北京幽禁期间写给女婿龚宝铨的一封诀别信。章太炎决定以绝食向袁世凯抗争,信中表明了他的政治信念和抱负,就自己从政与治学情况作了总结,并对死后墓葬所处、藏书遗稿处理以及家事赡养等一一作了嘱托。信封上说明,该信被当时监视章太炎的吴炳湘所扣留。 ▼延伸阅读▼ 章太炎后代来杭观展 与祖父“见字如面” 余杭塘河边,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枕河老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