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米兰·昆德拉 代表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旧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相比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和捷克之间的爱恨恩怨就更要激烈跌宕得多。
昆德拉1929年出生在捷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他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文艺熏陶,读完高中后前往布拉格攻读哲学和电影专业。1956年,他从布拉格电影学院毕业,留校当了一名教师,教授世界文学。
昆德拉最早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等诗集,但很快,他发现诗歌根本不是自己的强项。于是他开始转向写小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就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1967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他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可好景不长,第二年,《玩笑》就因为政治问题被列为禁书,昆德拉也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后来,米兰·昆德拉带着妻子离开了捷克,来到法国,并在1981年正式成为法国公民。
昆德拉一直用捷克语写作,移居法国后,渐渐开始用法语创作。他后来最有影响力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笑忘录》《不朽》等作品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关注。
昆德拉最早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文学》编辑部副编审、捷克语翻译家杨乐云在1977年第二期的《外国文学动态》上,发表了一篇《美刊介绍捷克作家伐错立克和昆德拉》。之后,1985年,学者李欧梵也在《外国文学研究》上介绍了马尔克斯和昆德拉这两位作家。当时,在武汉大学英文系进修的韩少功偶然从一位美国作家那得到了一本英文版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是,1987年,韩少功和韩刚合译的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出炉,立即在中国文坛引起轰动。
我们当年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视为红极一时的必备读物,但捷克人民似乎并不买账。他们的理由是,“背井离乡并不是个问题,捷克作家流亡在外的多的是,问题出在昆德拉对捷克的态度。”昆德拉家乡的大学曾为昆德拉举办了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是捷克首次举办他的国际会议。谁知,多年隐居巴黎的昆德拉不仅拒绝了邀请,还寄信称该研讨会为“恋尸聚会”,意思是:作为捷克人的昆德拉已经死了。不仅如此,昆德拉还禁止自己以法语出版的作品被译成捷克文。
不过,就连昆德拉自己都无法否认的是,他其实爱着捷克,昆德拉之所以能成为昆德拉,跟他书中的捷克气质是分不开的。他曾平静地说过,1978年完成的《笑忘录》是他表达对捷克思念的情书。米兰·昆德拉把自己的思念都深深埋进了文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