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杭州萧山小伙杨明贵州支教11年!当孩子们微笑着说“老师好”时 幸福感满满的
2020-09-15 07:49:00杭州网

都市快报

在贵州支教的36岁萧山戴村小伙杨明,最近登上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这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上周末的早上,接通杨明的电话时,他正忙着在县城购买新房的装修材料。“平常忙教学,实在没时间,只能周末赶紧去买点材料。”

回望自己在贵州支教的11年,小伙子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做了喜欢做的事情。

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 他一次次选择了留下来

杨明想要去贫困地区支教的心愿,其实由来已久。

2004年高考后,杨明曾经骑行去过安徽,路过祁门,看见了希望工程的一个公益广告牌,印象特别深,那时他就动了去山里支教的心思。杨明说,在他毕业之前的2006年暑假,他已经组织了一些人在祁门支教了一段时间。

2008年6月,杨明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毕业。那时的他和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娃哈哈爱心支教团的招募启事,便报名跟随支教团来到了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那年,他25岁,在杭州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月薪过万。

2010年,其他支教队员纷纷离去,孩子们哽咽着对杨明说:“老师,真想您一直教我们下去,初中、高中、大学……”

于是,那年,他考了黔西县特岗教师,就这么留了下来。

因为一直有个考研梦,杨明边工作边买来教材准备。2012年,他考上了研究生,是走是留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他面前。

“当时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很高兴,但是想着要离开孩子们,又有点难过。”“六一”节,杨明给孩子们送了礼物,还教他们唱了周华健的《朋友》,“没想到那次孩子们都哭了,虽然我没说过自己要走,但孩子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六一”节后,杨明带着孩子们去镇里参加小升初考试。路有些远,有个孩子就提议,给杨明唱首歌,说是送他的礼物。“一句话,一辈子,不要走,留下来。”这就是之前他教孩子们的《朋友》。

杨明说:“当时我听完,心里真的很纠结很纠结,孩子们的眼泪比什么都重,孩子们哭,我也跟着一起哭。”

他又一次留了下来。

支教11年来,从金碧镇瓦厂小学到观音洞镇景山小学,从观音洞镇新合幼儿园、熊洞幼儿园到莲城街道坪子小学,杨明主动请求任教条件较差的村寨,住空教室、租民房,“这样能更加贴近学生,关心陪伴他们”。

“早些年,买菜做饭、家访都要走路,还有挑水,少则四五里,多则十几二十里。”杨明说,这种泥泞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8年,黔西县脱贫摘帽。

这种艰苦的生活,很多人很难适应。但是,杨明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当孩子们牵着手,当孩子们微笑地去向你打招呼,说‘老师好’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满满的。孩子们在成长。然后我又回到了小时候那种味道,跟着他们慢慢地成长。”

在杨明的朋友圈里,他经常会开玩笑说,感觉自己在逆生长,“因为孩子,让我有一种逆生长的感觉,或许这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受,因待花开而忘本我。”

把学生培养成

记得住乡愁的人

杨明的朋友圈里,陈立群校长经常会出现。这位原杭州市学军中学的名校长,退休后婉拒民办学校高薪,独自背起行囊,走进贵州省的连绵群山,担任起黔东南州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他鼓励孩子们要立志走出大山,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刚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台江民中1047名考生中,829人达到本科线,其中270人上一本线,本科上线率达到79.2%。而仅在4年前,台江民中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差校”,问题学生多,高考本科上线率仅10%。近4年来,学校共有超过2200名学生考上本科,走出了贫瘠的大山。

只要是有关陈立群校长的新闻,杨明都会转发。陈校长的报告会,他会满怀激动地倾听。杨明说,他最能理解陈校长的辛苦和情怀,“这是我追的星”。

教学之外,杨明也跟陈校长一样,喜欢去学生家里家访。

放学后就是杨老师的家访时间。电视台曾跟踪拍摄他到坪子乡一组的学生赵正菊家家访的情景。当天是赵正菊的生日,桌子上,是赵正菊姐姐送来的生日蛋糕,这个生日,她的爸爸妈妈还是缺席了。杨老师买了礼物送给赵正菊,陪她过生日,吹蜡烛。孩子落下了眼泪,杨明的眼圈也红了。

学生们大多是留守儿童,有一年中秋节前,杨老师带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月饼,虽然材料只有绿豆加蜂蜜,但孩子们参与热情很高。一起调馅料时,孩子们笑着问杨明:“老师,你怎么是全能的啊?” 看着孩子们吃得香甜,杨明觉得好幸福。

杨明上的语文课、英语课,也让孩子们感到有趣和放松,有时他还会把课堂搬到操场上。

孩子们觉得和杨老师很亲近,因为杨老师常常是第一个在校门口迎接的学生的人。他会在校门口引导孩子们用英语说“早上好”,孩子们从羞涩到大胆地说出英文,他给了很多鼓励。他也是每天放学在校门口护送孩子到最后的人,看着夕阳下孩子们走远的身影,在他眼里,那是很美的图画。

杨明教过的学生、家住黔西县金碧镇杨家店村的董娥和董兰,已分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她俩有个共同的决定:报考家乡的特岗教师。

11年前,在瓦厂小学六年级的课堂上,杨明问孩子们的梦想时,年幼的董娥和董兰异口同声:“杨老师,我希望以后像您一样,当一名老师。”

“前不久,接到这两位学生的电话,知道她们一直坚持儿时的梦想,我很欣慰。”杨明说,他希望学生走出大山的同时,更希望能他们回来建设家乡。

打算在贵州安家

杨明现在已经在贵州的黔西县城贷款买了房子,房子正在装修。他记得自己刚到贵州工作时,好几年的月工资都只有两三千元。现在好了,每个月有5000元左右了。

他刚到贵州的那段时间,不少孩子在大山里的学校读书,现在政府的扶贫工程,把许多住在大山里的贫困异地家庭搬迁到了黔西县,为他们盖了楼房,房间里家具设施样样齐备,这些家庭基本可以拎包入住。他们的子女则有一所专门为易地扶贫搬迁孩子准备的学校——黔西县锦绣学校。现在,杨明就在这所学校工作。

因为教育,杨明有幸见证了这里十年的变迁和发展,也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杨明觉得多少有些亏欠,家人的支持让他特别感动。他爸爸曾经在他所在学校的活动推送微信后评论说:“党是太阳,少先队员是向阳花,向阳花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开。”

前两天,电视台记者采访他父亲时,问他希望儿子支教多久,爸爸说:“听党的话,跟党走”。杨明说,爸爸的话很让他意外,也让他骄傲。

爸爸妈妈担心的他的成家问题,貌似也有了眉目,不过杨明有点羞涩:“应该快了,她不是同行,很支持我。”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莺 采访整理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这架AW139专业救援直升机将常驻杭州
被青蟹"咬"伤 大爷自行切开排毒!差点整
撤市设区三周年 临安发布《915爱临安》
5月1日后进口的冷链食品须贴"冷链食品溯
一个微信美女群里只有一个受害者 剩下的全
检验检测像逛“淘宝”方便! 256天“浙
2020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展在杭州开幕
快递员傻了!狗狗开门取快递 最后这操作厉
男子殴打79岁老人 警方:行凶者处于醉酒
如何拍出靓照?西班牙“自拍网校”教你摆姿

杭州影像


满城紫薇又开了

亚运场馆建设加快推...

杭州亚运特许游园会...

天气真的凉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