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居民的举报信,其实是“误会”一场。既然真相已经查明,怎么让“愤怒”的举报人信服呢? 社区党委副书记提醒王卓俊:“这些举报人都是你叔伯辈的老人了,他们不会轻易相信你的。”社区以前也向这些老年居民解释过这个问题,但因为不够权威又缺乏真凭实据,结果适得其反,失去了对方的信任。 王卓俊这次从信访角度仔细想了一下这个问题。通常来说,对于不实的信访反映,纪检监察机关在核实之后,可以给被“冤枉”的党员干部开一个“澄清大会”,帮他们正名。对人,可以澄清,对事,是不是也可以澄清一下呢?王卓俊他们就和区里沟通。 上城区纪委监委干部田晶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说这个算不算‘澄清’,一个连举报对象都没有的事情,怎么能说是‘澄清’呢?后来我们又想到,社区里矛盾长期积累,居民很迫切地想了解社区房屋产权,如果不公开回应,人家只会认为我们‘官官相护’,可能就不会再信任街道监察办了。所以我们商量好以‘说明会’的形式回应群众。” 于是,街道纪工委决定召开一个信访说明会。他们邀请了16位联名举报人、居民代表和一些在居民中有威望的老社工,大家一起坐下来聊一聊。 “请安静一下,现在就你们所关心问题的调查结果向大家说明。”3月26日下午,王卓俊坐在葵巷社区居民中间,开诚布公,公开反馈房屋产权和出租的来龙去脉和信访调查的过程结果。 反馈完了,举报人非常满意。 一位举报人了解真实情况后向社区党委副书记戚丽娜表达歉意:“戚书记,我们并不是非要针对谁,只是想把问题弄清爽,以前是我态度不好,你别误会啊。” 居民小组长也很高兴:“小王书记真有你的,我们几个在燕子弄住了快一辈子,都说不清这几间房的来源,你们居然搞清楚了,现在20年来的材料都在这里,大家还有什么话说?” 大家说说笑笑,气氛逐渐热烈。王卓俊感觉到,长久以来凝结在街道、社区和燕子弄居民间的寒冰,正在消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