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刘云 69年前的夏天,杨经绥出生在杭州,两岁时,跟着当教师的父亲去了东北,该读小学了,又回到了家乡杭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过得自由自在,放学后时间都属于自己,玩得真开心”。 而今,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杨经绥,依然记得童年时的杭州—— “我小时候读的是饮马井巷小学,从家到学校走路5分钟,离涌金公园也很近。那时候,日子过得非常快乐。放了学就会和小伙伴们去公园玩耍,湖里游泳,经常抓些鱼虾和青蛙、蝌蚪带回家,养在缸里。也会半夜与小伙伴跑到赤山埠去抓蛐蛐。上中学时,会约上几个好同学,去西湖周边的山上远足探险。” 杨经绥至今还说,能有个好身体去青藏高原搞科研,很重要的一点,是小时候在西湖和钱塘江边游泳打下的底子。 今年5月,杨经绥回到杭州,参加由杭州市科协和都市快报社共同举办的“杭州院士家乡行”活动。 青藏高原是一个 很好的野外科学实验室 第一次见到杨经绥,浓眉大眼、身材高大。我忍不住说,“您不太像杭州人,倒有些像北方人。” “可能因为,这么多年始终在高原上跑来跑去,经常有人说我南人北相。”杨经绥说。 作为知青,他在北大荒下乡5年;后来,去了长春地质学院读书;再后来,又被公派到加拿大达霍西大学留学。 他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通过研究岩石,探讨地球上山脉的形成和海陆变迁的历史。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杨经绥去了青藏高原,尽管藏北地区的工作十分艰辛,但高原的蓝天白云和淳朴的民风,却让他心灵震撼和感动,从此他与青藏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地球上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地质体,她虽然距离杭州很遥远,但在杨经绥看来,她与每个人都有关。 直观地说,青藏高原是黄河长江的源头,是中华的水塔。中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原冰川融化和降雨,影响江河的水流量。高原环境保护不好污染了,那下游的水质可想而知。 研究高原的意义远不止这么简单。为什么青藏高原能够吸引全球的地学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想探讨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高原对大气环流和环境的影响。杨经绥及其团队的研究,关注的是高原的前世今生。例如,高原形成之前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形成高原的物质来自何方?高原是如何生长的?海陆变迁是如何发生的?而我们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岩石记录了这些历史。杨经绥研究这些岩石,让它们叙述出地球上发生的故事。 杨经绥说,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长河中,海陆变迁是常态,在地球初始形成之后不久就发生了。早期形成的大陆,会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发生裂开,形成新的海洋。海洋在漂移过程中发生板块相撞,一部分海洋地壳下沉进入地球深部,没有下去的部分形成了新的陆地。杨经绥主要研究这些陆地上残存的古海洋地壳,研究它们记录的海洋形成的时代,洋盆的规模,例如,是类似太平洋那样的宽阔,还是像大西洋那样的狭窄?洋盆是如何关闭成为陆地的? 青藏高原是一个最好的野外实验室。仍在抬升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将之前埋藏在深部的岩石暴露了出来,加之高原又没什么植被,很多好的地质现象,野外都可以观察到。杭州位于杭嘉湖平原,许多地方都被土壤盖着、树长着,看不到几块石头,这么一比,青藏高原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研究地球的绝佳机会? 西藏雅鲁藏布江地区在2亿年前曾经是个古海洋,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古海洋最终消失,形成陆地,成为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杨经绥带领他的团队对该古海洋的残留洋壳开展了研究,实施了青藏高原的科学钻探项目。科学钻探是研究地球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即从地表的岩石,往下钻探几千米,取到地下的岩石,用以科学研究。杨经绥团队在古洋壳中找到了许多粒度小于1毫米的微米级金刚石,对这些金刚石进行成分分析,用高倍显微镜来看其中的纳米级包裹体,探讨金刚石的来源和深度,证明它们是来自几百公里的地球深部。用同样的研究手段,他们在土耳其、阿尔巴尼亚、俄罗斯和缅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微粒金刚石。研究表明,这些金刚石记录了一个前人未曾识别的深部物质循环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青藏高原周边都是地震带,地震经常引发巨大的地质灾害,例如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缘。通过科学钻探,探讨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灾害。杨经绥及其团队的青藏高原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每年去一趟青藏高原 全球有很多海洋,在杨经绥看来,地球就是旧的海洋不断关闭,新的海洋不断形成,你推我,我推你,所以大陆是在漂移状态的。 那么,海洋是怎么形成和关闭的,有没有共性,动力来自何方?是不是深部动力源在起作用? 杨经绥说,这些问题,全球的科学家都很感兴趣,都在找答案。而青藏高原曾经有多个古海洋的历史,是答案隐藏最多的地方。“从科学意义上来说,青藏高原是揭开地球秘密的一把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在中国的领土上,我们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你说,我们是不是要研究得更努力、更好一些?” 因为重要,这么多年,杨经绥一次次往青藏高原跑;因为条件恶劣,这些年他和他的团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危险。 1997年中法合作考察可可西里,历尽艰辛,有一次遇到暴风雪,差点全军覆没。2004年国庆节,杨经绥和他的团队像往年一样在野外度过,不幸遭遇车祸,身受重伤,断了四根肋骨和一根锁骨。 但是,对杨经绥来说,青藏高原是他为之着迷、又深深眷恋着的地方,甘愿奉献,无怨无悔。 从科研专业来说,青藏高原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对他个人来说,是他心中的圣地,“躺在一望无际的绿草地上,在暖暖的阳光下,望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雪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人世间的烦恼一下子都没有了。高原真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好地方”。 这么多年了,杨经绥每一年都要去一趟青藏高原,每次都会带上他的新学生。很有意思的是,他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在去了高原之后,也像老师一样,都深深地爱上了高原。同样,杨经绥的许多科研合作者,只要去了一次高原,也都会深深地迷恋。青藏高原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我的家乡杭州 变得更大更美丽了 今年7月,杨经绥的父亲过百岁生日,老人家身体很好,现在还天天打太极拳。 父母在,家就在。杨经绥经常回杭州,每一次回来,他都忍不住感慨:“家乡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西湖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美,可杭州整个城市,都变大了。以前,骑个车从南到北也用不了多久,现在,从东到西,开车一个小时都开不到头。 在杨经绥看来,杭州在很多方面都很先进,比如科技创新的一些领域、互联网领域等,与别的城市相比,杭州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样发展下去,杭州会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谈到对杭州未来发展的思考,杨经绥说,作为国际大都市,杭州未来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一流大学。尤其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还可以继续好好挖掘,让文化牌打得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