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记者 张骥鸿 “援黔为了什么?在黔干些什么?离黔要留什么?”带着对口帮扶的“时代问卷”,杭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主任唐俊和淳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姚伟明,去年4月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挂职,分别担任州扶贫办副主任,剑河县委常委、副县长,开展扶贫工作。 一年多来,两位杭州对口帮扶干部深深扎根黔土,真心真诚帮扶当地百姓,全力以赴做好扶贫“答卷人”。 扶贫干部“有家难回” “虽是杭州挂职干部,但我的肩上扛着黔东南5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重任,深感责任重大。”自去年4月走上新岗位,唐俊便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为了摸清“家底”,唐俊进山村、走寨子,深入300多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家庭进行考察,足迹遍及黔东南州16个县(市)。“只有扎下根、沉下心,才能了解最全面的情况,做最真诚的帮扶。”唐俊说。 今年5月15日至5月18日,为了帮黔东南州“吆喝”发展,唐俊到诸暨接洽一个蓝莓项目。他的家在萧山,离诸暨只有半小时的车程,本可以抽空回趟家,但诸暨之行安排得满满当当,调研、接洽、会谈、见客商……唐俊只能向妻子打电话说声“抱歉”。 如今,黔东南州脱贫初见成效:去年,黔东南州6个县脱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30.5万;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以及企业项目精准扶贫等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两张“清单”记心头 黔东南州剑河县境内山高谷深,但阻挡不了姚伟明进山下乡为扶贫的赤诚之心,“越是困难,越要前行。” 姚伟明聚焦援黔主责、聚力帮扶主业,围绕“剑河所需”和“淳安所能”两张清单,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打响了劳务协作的“杭州牌”。 为了推动“黔货出山”,姚伟明多次赴沪杭等地,倾力“吆喝”剑河县优质农畜产品。在他的努力下,去年,剑河县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680余万元,“高山黄牛肉”“青钱柳养生茶”等还“走进”了杭州西博会、浙江省农博会。 姚伟明认为,扶贫就要聚焦农民增收。在剑河县,一个小小的食用菌,正撬动脱贫攻坚新希望——总投入2400万帮扶资金,由淳安、剑河合作共建的两个食用菌示范基地正拔地而起,并联结起了1684户贫困户;围绕“去杭州打工”,剑河县还引入了浙江新联外包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经纪人+打工者”的东西部劳务协作新模式。姚伟明则当起了 “经纪人”,帮杭州企业搭建招工平台,为剑河百姓联系就业岗位。目前,剑河人在浙江(杭州)就业116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76人,“淳安·剑河”劳务协作模式在黔东南州进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