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
时间点:2013年4月6日至2015年1月6日
四次打捞,历时近两年
寻找“证据”,比抓人更难蛙人无能为力,出动高科技设备
作为此前带队出国抓捕胡某的下城分局副局长巢震宇,成了此次工作的直接负责人。
“2012年,我省警方曾经办过一次沉尸的案子,当时是大约30多米深的水下,由蛙人搜索作业。”在查到这份资料后,巢震宇联系了当时负责打捞的一家江苏公司。
“对方答复,蛙人极限下潜深度只能是60米,而且作业范围不能太大,否则效果不理想,只能用仪器。”但听说搜索深度达到百米以上,这家公司表示无能为力。
随后,巢震宇又联系了上海、北京的多家公司,但因为水库情况复杂且无法引进大型设备,最终不了了之。
最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的教授顾临怡及其科研团队,进入了巢震宇的视线。不过,在刚接触时,顾教授也表示,虽然自己的设备可以承担百米水深的搜索工作,但此前都处于试验阶段,没有真正的下水实践过。
“只能先去试试看,走一步算一步。”
两次打捞,因水下地形复杂失败
2013年4月6日到5月26日,2014年1月2日到1月11日,打捞工作先后两次进行,除了顾教授的团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5研究所等单位也都带来了水下机器人、侧扫声呐、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等高科技设备。
同时,警方工作组也多次进行了铁笼装石块、铁笼装猪从桥上投入水库的侦查实验。
但由于“证物”最有可能存在的区域是北山大桥两侧10米的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由桥墩、原有建筑物、未拆除的升降机以及造桥过程中形成的建筑垃圾所形成的背景磁场可达到目标物的几十倍甚至近千倍,因此最常用的磁探方案很快就被否定掉了。
而接下去,团队又尝试用国际上通用的船载声呐普查——近底拖曳详查——水下机器人辩认疑似目标这一搜索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但几次努力下来,问题又出现了。
“因为证物可能出现的位置都背靠山体,离桥墩非常近,背景声学反射场非常强的地方,结果声学设备标出来的疑似点全部都是水库蓄水前遗留下来物体。”
而且,因为此次水下机器人(简称ROV)下水搜索全都需要链接缆绳,搜索组先后几次遇到了机器人被异物缠住动弹不得的情况。
“顾教授带来的第一台进口机器人叫‘老虎”,价值上百万。第一次搜索行动中就被遗留的细钢筋缠住,动弹不得。后来又把另一台叫‘海螺’的自制水下机器人调过来,用它去救第一台机器人。”
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警方的前两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虽然如此,但警方发现由于千峡湖水温常年低于5摄氏度,对证据的保存有很大帮助,这也让他们始终抱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