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姐53岁,杭州人,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两年前因血管堵塞做了支架手术,她怎么也没想到,每天在吃的“救命药”,险些让她失明。回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早晨,她至今心有余悸。
那天,金大姐像往常一样早起,刚睁开眼,就觉得左眼眼前一片模糊。“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没睡醒,就又搓了搓眼睛,可还是看不清,就连床头柜的东西都看不清楚,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自己的手指。”金大姐说,“当时,我真的吓蒙了。”家人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金大姐赶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吴苗琴说,金大姐来的时候视力很差,临床称之为“视力指数”,即,连视力表上最大的“E”也看不见,只能看到眼前的手指头;眼底大片出血,超过了两个象限(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视网膜隆起几乎顶到前面的晶体。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手术,否则,患者随时有失明的风险。
好端端的,一觉醒来就要失明了,金大姐有些接受不了。询问病史后,吴主任考虑与她常年吃抗凝药有关。金大姐说:“自从装了支架后,我就开始吃抗凝药。手术医生说,吃抗凝药有助于改善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血管堵塞。”
这不是“救命药”吗,怎么会害得金大姐视力下降呢?吴主任说:“出血是抗凝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如果凝血指标控制不正常,就会有身体器官出血的风险,特别是患者眼底有血管异常时更容易导致大出血的发生。”
明确诊断后,金大姐决定马上手术,手术由吴苗琴主任主刀。一个多星期后,金大姐视力恢复到了0.1。然而,吴主任坦言,如果是一年前,金大姐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多年来,视网膜下大出血的复明治疗一直是个大难题。
“以前,视网膜出血手术是需要在眼睛里面的视网膜上切一个口子,然后将血水灌洗出来。视网膜下大量的积血就像黏滞的泥沙,若要冲洗干净,就要大范围切开视网膜组织。不仅手术时间很长,损伤较大,预后也较差。如果减小视网膜切口,积血就难以清理干净,手术后残留的积血很容易从切口流出,导致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很多眼科医生都不愿意做这种手术。”
作为医生,吴主任无法忍受看着患者逐渐失明。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今年初,吴主任开展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不切开视网膜组织,而是通过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患者眼内注入重水(水的一种,质量比一般水要重),在重水辅助下,将积血“驱赶”至患者眼球的前部,然后在相应部位切开眼球壁(不用缝线,切口不到3毫米),把积血引流至眼球外。目前,已经有十多位患者接受这种新手术。
“长期服用抗凝药的人,要注意定期复查,根据身体情况调整药量。若服药期间,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眼痛等症状,更要及时就诊。”吴主任说,近年,随着心血管疾病高发,抗凝药的使用增多,门诊中因此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患者多起来了,她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接诊一到两例。
少量的视网膜出血完全可以吸收,不影响视力,但出血量多,或反复出血,突然间视物模糊,千万要引起警惕。吴主任说,若视网膜反复出血,血液会进入眼部的玻璃体内,使其混浊,或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从而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尤其是本身患心血管疾病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