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早稻生产成绩亮眼:总产量62.8万吨,比上年增4.1%;播种面积151.8万亩,比上年增2.4%,实现3年连增;亩产413.5公斤,比上年增1.6%。其中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创5年新高。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病虫害多发等不利因素影响,我省早稻生产强势突围,靠的是政策激励、技术提升和服务强化。今年以来,针对往年出现的早稻订单不足、农户种植意愿不强等问题,我省为种粮农户送上政策大礼包:对规模种粮户直接补贴由每亩100元提高到120元,创历史新高;早籼稻谷最低收购价每百斤124元,比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高3元;全面落实早稻谷每百斤30元订单奖励政策,首次实行早稻订单全覆盖。 各地扶持政策也纷纷加码。如绍兴市、衢州市本级(衢江区、柯城区)在省补基础上,对种植早稻再给予每亩60元至80元补贴;温岭市对规模早稻种植补贴每亩200元,比上一年提高了20%。 “我们加大力度推广水稻生产新技术,提高秧苗质量,为稳定早稻生产、扩大连作晚稻面积提供技术支撑。”省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各地应用水稻叠盘育秧等技术,培育的秧苗共种植早稻38.9万亩,比上年扩大13.5%。尽管3月末遭受冷空气影响,但应用叠盘育秧技术的早稻出苗率比常规育秧方式提高15%以上,且出苗整齐,秧苗健壮,机插大田后成活快、成活率高。 丰收离不开早稻技术服务保障。在疫情防控最紧张时期,由于停工停产,早稻育秧基质一时供不应求。省农技推广中心及时联系供应我省70%育秧基质的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想方设法帮助其尽早复产,协调做好产需对接。今年该公司供应的育秧基质达3606吨,比上年增加12%,而售价基本维持在上年水平。今年早稻生产期间,全省农技系统共开展技术培训1160期、参训农民5.3万多人次,派出专家指导8582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