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解读讯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来已久。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更加严峻,融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随着杭州“融资畅通工程”的进一步深化,金融活水正被精准引向中小微企业亟需的地方,全市实体经济的血脉正在不断打通。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杭州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6540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余额合计近7572.9亿元——小型企业贷款余额6255.4亿元、同比增长9.5%,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317.5亿元、同比增长17.3%。 特别是2019年以来,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杭州稳居全球第一方阵。据去年11月发布的《2019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显示,杭州位列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第六、全国第三,而在其中的“金融科技体验”方面,杭州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杭州又被人民银行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 01 金融机构“给力” 今年以来,各在杭金融机构及各地方金融组织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农行杭州市分行第一时间推出20条“硬核”举措。举措中包含了贷款利率的全面优惠,其中,向重点防疫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最低到了2.05%。 兴业银行杭州分行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一季度主动为130家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减息约3000万元,并免去12000多家企业全年网银汇款手续费。 交行省分行针对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也主动实行“减息让利”约3500万元。 杭州联合银行出台十大惠企惠民举措。截止4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55.27亿元,较年初增加62.88亿元。针对央行的专项再贷款政策,还推出“支小复工贷”,截至5月15日,累计发放贷款14.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仅4.37%,大大降低了企业贷款成本。 02 线上“金融超市” 为缓解我市出口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收汇风险,“杭州e融”联合人保市公司上线了出口小微企业贸易信用险专属方案。 “杭州e融”是我市落实浙江省“融资通畅工程”的一项重点工程,作为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杭州e融”接入了29个部门、2.6亿条数据,包含涉及企业及企业主的43项大类、220多小项信息。 自去年5月30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在“杭州e融”平台上,平均每4家申请企业就有3家获得融资,每8家融资成功的企业就有7家是中小企业,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近40%,有力支持了全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且,平台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为了抗击疫情,平台梳理了21家银行的45款抗疫助企专项金融产品,并首次联合保险公司上线了防疫意外增险、复业险、进出口贸易险等6款保险产品,保障企业平稳复工复产。 03 “融资畅通”政策先通 除了金融机构增供给、促发展,杭州市政府也在政策层面对小微企业给予扶持。 今年年初,《杭州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补偿管理办法》出台,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对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奖补,以引导我市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小微和“三农”业务。 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根据其中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预计通过财政补助资金将撬动银行减息2亿元,惠及小微企业8万户。而根据“免收企业担保费用政策”,截至5月末,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已减免担保费用共计826.5万元,涉及2054家小微企业、31.65亿元担保额度,预计全市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减免担保费用1500万元左右。 在大力度为小微企业增供给、降成本、减负担之外,杭州还在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减支“三减”工作,以进一步通过中型企业平台来撬动小微企业链条。根据我市的初步排摸,全市业主型、平台型企业数近200家,减租减费5亿元、减息1千万元、财政贴息1100万元,预计财政补助74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