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隐患的耦合杆式后轴
国家质检总局认定:新速腾构成缺陷
自从2014年8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了相关调查以来,速腾车主就期盼着这份关乎安全的调查报告能早日出炉,甚至有心急的车主在7月中旬从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上搜出了一份“疑似”的调查报告。
9月11日中午,早报记者接到深圳速腾车主杨先生来电,称“国家质检总局将很快公布调查报告”。果然,在下午4点左右,沉寂许久的速腾维权群瞬间热闹起来。早报记者也第一时间从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上看到了这份调查报告。
很多人也想问,过去一年,国家质检总局都做了一些什么?为什么调查报告如此“难产”?
早报记者在这份调查报告中看到,过去一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70余位专家和工程师,整理分析有效投诉信息4468例,短信抽样回访已实施召回车主3万余名,电话回访车主463名,现场勘查故障车22辆收集分析未加装衬板故障案例457例(其中,纵臂变形案例382例、断裂案例75例),以及加装衬板后的故障案例37例(其中,纵臂变形案例34例、断裂案例3例),组织专家和生产者进行技术交流21次,开展了47项143次缺陷工程分析试验。
难度之大,战线之长,应该也是创下了中国汽车史上的多项纪录。在这份长达13页的调查报告和9个视频试验中,也试图浅显易懂的让车主了解新速腾后悬架的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试验测试来看,新速腾汽车耦合杆式后轴纵臂抗变形能力较同类结构后轴相对较低,在某些使用情况(受碰撞或刮蹭)下,纵臂会发生变形(在收集的457个纵臂变形、断裂案例中,有312例是由严重碰撞导致,占68.3%;54例是由非严重碰撞或刮蹭导致,占11.8%;其余案例由于信息不全难以确认),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疲劳寿命明显下降。部分车辆后轴纵臂变形后,外观上不易察觉,导致车主不会主动对车辆后轴进行检查或维修,且生产者原有维修流程难以有效发现纵臂变形的情况。
“经工程试验分析和专家论证,装配耦合杆式后轴的新速腾汽车存在纵臂断裂导致的安全隐患,构成缺陷。”国家质检总局也给出了明确的表态。
“打补丁” 不能消除安全隐患
自去年下半年速腾断轴事件爆发以来,消费者、一汽大众、质检总局针对速腾断轴进行了多轮磋商、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重重压力下,2014年10月15日,大众汽车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只是与以往任何召回的情况不同,大众召回的措施仅仅在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衬板,被车友戏称为“打补丁”。
大众这一做法,遭到了大部分车主的抵制和维权,公开质疑其合理性,并引发了史上最大规模汽车维权案。
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这份查报告中,对召回措施中所称的在纵臂本体断裂后,加装的衬板会产生“持续的警示性噪音”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
“试验结果表明,加装衬板后,如果发生纵臂本体断裂,在不良路面行驶时,可辨别到‘持续的警示噪音’,但在良好路面行驶时不易察觉,不能有效起到警示作用,存在后轴纵臂本体断裂之后未能及时发现,衬板又断裂导致的车辆失控风险。”
质检总局要求一汽大众继续提高召回完成率,持续加强对加装衬板后的车辆进行监测,并采取进一步措施,消除安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