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提醒>>>
指数历史表现好
不等于基金收益高
观察目前这些大数据指数基金,不难发现,他们的样本股数量都在100只左右,采用等权重的加权方式,样本股调整周期较短(一般为一个月,“腾安价值100指数”是6个月)。
100只以内的样本股规模有利于基金对指数实施跟踪,即使采用最简单的完全复制法也不会造成过多的流动性成本;等权重的加权策略使得大数据指数“天然”拥有“逢高减持、逢低买入”的特质。
不过,样本股调整周期的缩短虽然增强了指数捕捉市场热点的能力,也会导致过多的交易成本。
数米基金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大数据指数在成立之前往往经历过历史数据的“洗礼”。作为一种策略指数,大数据指数往往拥有良好的历史模拟业绩,但是模拟业绩与真实业绩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投资者应客观看待历史模拟数据。与其他基金相比,等权的设置和较短的样本股调整周期会导致较高的调仓成本,削弱大数据指数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这使得基金管理人在复制大数据指数时,需要在跟踪误差最小化与超额收益最大化这两个目标中作出“艰难”的权衡,对基金管理人的被动管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大数据指数产品在推出后,可能形成一定的“正反馈”效应,即业绩好,会吸引投资者申购,从而反向利好样本股,推动业绩进一步向好。
但是,基金专家表示,“再好的数据因子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出现‘钝化’,因此要客观看待这些指数的历史业绩’。”
基金专家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大数据指数产品前,应考量基金公司在指数产品管理上的经验和实力,逢低配置具有较强被动产品管理能力的大数据指数基金。“毕竟这些基金股票调整周期短,如果基金表现不能跟上指数表现,那么就很难跑赢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