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吃住行,都能带来可观效益
在各大体育赛事中,马拉松在聚集高人气的同时,运营成本却很低。
“马拉松赛事是性价比最高的体育赛事。办一场上规模的马拉松,总体投入差不多2000万元。通过这一平台,能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经济。”智美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鸿飞透露。
智美体育是“杭马”的独家运营方,垄断运行2014年至2018年浙江所有“杭马”赛事。宋鸿飞透露,在去年“杭马”3万名的参赛选手中,近一半为非杭州本地选手,他们给杭州带来了不错的旅游效益。
“一个非常直观的现象是,在比赛期间,黄龙体育馆附近的酒店,无论是五星级还是快捷酒店,全都爆满。”除了住宿,来的选手还会吃、行和购物消费。他估计,这些选手参加一趟马拉松比赛,人均在杭州消费约5000元。
各地都看到了马拉松带来的好处。厦门马拉松品牌运营方负责人张思杰曾向媒体透露,2014年,“厦马”给厦门旅游业带来了高达90亿元的收益。
审批取消后,体育部门退回到服务监管的角色,运营让位于专业的赛事企业。“今后,浙江马拉松发展方向,是交给专业的机构来办。”龙江表示。
他还透露,“春节后会启动一些工作,主要是成立组建一个马拉松竞赛部,不光针对‘杭马’,还要整合全省的马拉松资源。另外,将加强和各合作单位的联系,加强体育相关产业的开发,贯彻国务院46号令,因为马拉松是大家的。”
马拉松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哪些环节是可进行商业开发?单从赛事本身来说,最直接的收入来源是报名费和赞助商。
2014年,“杭马”参加人数达3万名,报名费收入约200万元。赞助方面,更是突破性地首次拉到1000万元的总冠名资金,加上不同层级的赞助商,单是赞助费,共计1850万元。这么算下来,去年“智美”运营“杭马”最直观的营收是2150万元。至于成本,据龙江透露,约为1200万元。
空间>>> “杭马”成为金牌赛事,可挖掘的点更多了
在上周末的马拉松年会上,“杭马”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金牌赛事。一位负责“杭马”赞助招商业务的工作人员坦言,成为金牌赛事,对外能叫得更响。其实,在“智美”的“杭马”运行方案中,还有一半以上的赞助商资源有待开发。
未来,“杭马”还将冲击国际田联认证的国际金标赛事。若能成功,“杭马”的地位将等同于“北马”、“上马”和“厦马”。目前,这三大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商业价值已非常高:“厦马”背后站着20多个赞助商,“北马”市场估值更是约2.5亿元。
事实上,马拉松的生意经不仅限于赞助。
“如果品牌塑造得好,是全产业链的开发——赞助合作单位、马拉松旅游、马拉松博览会、训练营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另外,可以为选手提供专属服务——不少国内选手有去国外参加马拉松的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参赛套包等。”宋鸿飞表示。
在他看来,审批的取消,为马拉松的个性化开发提供了便利。2015年,“杭马”的运营就要向产业链拓展。
“拉长周期,比如,在赛前办训练营,扩大区域,与其他城市进行联动。”宋鸿飞透露。
同时,还有可能办一场马拉松博览会,引入更多内容,比如,健身体育品牌入驻,促进体育消费;办体育健康培训讲座;办小型的体育休闲运动,家庭跑步赛、跑步机大赛等,给未能报上名的路跑爱好者提供平台。
路跑市场越来越大
其实,各大健身体育品牌,就是路跑这项运动可开发的上下产业链之一。
路跑,最直接带动了各类运动装备市场。两年前,小静爱上了路跑,配了一套炫酷的装备:跑步T恤、运动内衣、长短裤、保护膝盖的压缩裤和跑鞋,其中不少装备还有季节的区分。她还特别注重装备的品牌,非专业型的国际品牌不买。每年,单是在装备方面,她就要花去两三千元。
一年前,小静还给自己添了块专门的路跑心率手表,花了2000多元。这两年,可穿戴设备大热,有些热卖品牌趁势一再提价。比如,在半年内,一款Garmin心率表就涨了35%。
小静还要为路跑的健身卡买单。现在,在杭州市区办一场全年的健身卡,四五千元挺正常。她还规划,等换了大房子,干脆置办一台跑步机放家里。
小静说,这两年,身边参与路跑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其中不少还是女生。他们的经济条件都不错,买起路跑装备来一点不含糊。有的爱美女生,还会请私人教练练体型。
路跑的相关产品还并不限于此。去年,“智美”就在广州马拉松赛期间办了一场博览会,吸引了30多个品牌,健康食品、运动自拍器材的相关品牌都有入驻。
宋鸿飞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路跑群体,现在的路跑已呈现高消费化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