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理财生态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财富管理机构的集聚以及场外交易市场的做强做大,无不需要优质理财环境的支撑,在此方面,杭州也将有所作为。
未来,杭州将进一步发挥财富管理中介的服务功能。推动各类财富管理中介机构的发展,支持开展市场化的资本中介、担保增信、投资和财务顾问、财经信息和研究、第三方销售和支付等新型中介业务;培育金融IT技术、互联网金融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风险管理与监控、网络信息安全等财富管理关联产业,发挥中介服务对财富管理产业的支持作用。
推进研发评选和信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研究机构组建杭州财富管理中心研发平台,开展财富管理政策、业务研究和产品研发;支持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开展自主创新,对符合条件的授予“浙江财富管理重点实验室”等称号;开展年度“优秀财富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创新产品”评选,探索编制中国财富管理“杭州指数”,结合品牌论坛予以发布,提升杭州在行业研究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地位,举办专业化财富管理论坛,开展财富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塑造杭州财富管理“财富杭州、理财天堂”的城市内涵和美誉度。
探索金融监管机制创新
在财富管理这一新兴的金融领域,鼓励创新与规避风险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为了给杭州加快打造财富管理中心保驾护航,《实施意见》提出,杭州未来将探索建立协同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地方法律、法规,争取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制定财富管理行业和业务管理的协同监管制度,共同制定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共同研究重大问题,协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探索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组建杭州财富管理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提升财富管理机构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加强财富管理机构和平台的信息披露,建立财富管理产品发布系统,提高财富管理产业透明度;支持金融IT系统供应商发展,支持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具,探索并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和体系。
探索建立信息统计制度。探索建立信息交流和重点机构数据统计制度,逐步形成杭州财富管理中心的统计工作体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为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打造财富管理中心
杭州须优化政策与环境配套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汪炜
财富管理同时面向企业和个人,一方面在传统产业回报率下降时,为传统企业提供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通道,是促使金融资源流与实体经济对接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在民间资本雄厚的长三角地区,财富管理则有助于为高净值人群财富增值提供更多选择,为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渠道。
在杭州未来打造财富管理中心过程中,关键是为相关机构、人力资本的集聚提供更好的政策与环境配套。政府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出台更多实质性的配套政策,如税收优惠等等。同时也要为资产管理人才在杭州集聚提供更为高品质的生活配套,比如高端教育资源等。
打造财富管理中心
有助于放大金融“洼地效应”
天堂硅谷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何向东
杭州明确打造财富管理中心的政策目标,有利于吸引更多综合性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进驻杭州,加速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汇集,放大杭州金融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伴随更多金融机构与人才的集聚,也有望对城市消费形成拉动。
更重要的是,财富管理机构的集聚有利于进一步盘活杭州乃至浙江的资本存量,聚沙成塔,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力的资本支持。
聚焦
财富管理中心有望打造成
“金融强市”战略支点
作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金融中心城市,杭州金融业总量与发展质量位于全国各城市前列。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杭州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定位,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杭州要在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实施意见》描绘了杭州着力打造财富管理中心的框架和轮廓,财富管理中心有望成为杭州由“金融大市”向“金融强市”迈进的战略抓手和支点。
总量和规模
形成较为完善的特色财富管理机构体系和产品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到2018年底,财富管理机构管理资产总量达到一万亿元,力争财富管理规模达到长三角城市第二位,全国主要城市的第四位。
机构和体系
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财富管理机构,到2018年底,具有较大规模的财富管理机构(部门)数量超过百家,行业领先或龙头企业超过20家,财富管理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富管理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优势和特色
突出在私募金融服务、场外交易市场和资本管理中介等领域的优势,到2018年底,具有一定规模的私募金融服务机构数量超过百家,场外市场交易量超过五万亿元,成为我国私募金融服务产业的领先区域。
创新和风控
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机构的创新能力,活跃创新氛围,创新产品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较为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和较为完善的投资者教育、风险提示、防控及处置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