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管制后,贷款利率将由市场供求决定。不过,众所周知,目前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可谓“求大于供”,所以,银行一般是以贷款利率基准水平或稍微上浮开展放贷业务。与此同时,目前存款利率上限并未放开,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依然存在。这样一来,短期来看,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对企业意义不大。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宣示了改革的决心,体现了中央新的思路和手法。可以预计,接下 来还有更多的改革将会进行。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是全球最赚钱的,存贷款利差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远远高于国内一般行业的利润水平,被称为“凭借垄断地位榨取实体经济收益”。其背后,是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利率被管制。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银行业的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
所以,我们期待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同时,也更期待管理层能降低银行业的行业壁垒,让广大的资本参与进来。目前,在竞争不充分的背景下,银行才会挑肥拣瘦。当竞争充分以后,超额垄断利润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贷款将变得更加容易,服务也将提升,这显然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民间反响
——自1996年6月1日央行宣布取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行进了17个年头。近年来,近5万亿元的公司信用债券市场,8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近10万亿元的结构性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外币存款等,令近四分之一的市场资金,已经实施了市场化定价。目前,贷款利率可下浮30%,存款利率则只能上浮10%。(李迅雷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
——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变化,充分表明了央行向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但估计对短期利率并不会带来冲击性的影响,造成利率的实质性的变化更多根据资金的紧张状况而改变。这次改革仅仅是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离完全的利率市场化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值得肯定的是已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意义是深远的,可以说是中国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里程碑事件。(李大霄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序幕的拉开,对银行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实质上存在,部分大企业在贷款利率方面议价能力已经非常强。此次央行正式放开管制,意味着银行今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差异化贷款利率进行经营活动。对于一些“优质”客户,银行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发展自身业务。
另外,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不太可能出现银行间通过低利率来吸引客户的情况,如果真采用这种方式,最终受损的是银行自己。监管机构今后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变“管制”为“监管”,虽然一字之差但很重要,监管机构要给银行提供公平的环境,让银行良性竞争。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有利于谈判力量强的主体,对其他主体利率无影响;取消农信社贷款利率管制,意味着明确许可突破4倍限制,有利于覆盖小微三农贷款风险、改善金融支持。总体上会令整体贷款成本下降。贷款下限取消后,贷存比取消、国企改革深化、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发债40%限额取消应推进。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
——放开贷款利率下限,这给市场带来的冲击非常有限,贷款下限不是很有效。政策出台前只有占总量约11%的银行实际贷款利率是低于基准利率的,而较基准利率下浮30%的优惠贷款占比极小。
(陆挺 美银美林中国经济学家)
——不及预期,之前市场预期是存贷款一起放,为什么没有存款呢?其实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能利好银行,因为有七折的时候,大企业会按照这个标准和银行议价,但没有约束了反而更有利于银行议价能力的提升。其实现在贷款基本上是由市场定价的。目前来看,改革的步伐基本是平稳的,没有超出预期。下半年金融改革会是重点。
(华中炜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这是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子迈得比较大的一步,让不同的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空间更大,也给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有助于金融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相当于盘活存量的一个比较实在的举措。利率市场化放开后,相应的金融监管也要跟上,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让整个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一些,否则只单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别的金融领域改革不配套的话,也容易出问题。
(张永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这是利率市场化决定性的一步,推出比我们预期的快!这说明本届政府对流动性的调控思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是被动的回收或投放流动性,现在是更依靠市场化的方式来主动调节流动性。
(王剑辉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