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 |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 刘志岩 著 巴蜀书社 2024年10月 《琵琶行:诗与画的生命史》 陆蓓容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11月 如果要说国内哪个遗址的发掘,集中展示了新时代科技考古、公众考古等多方面的成果,那么,不能不提到的就是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它的另一个称呼是江口沉银遗址。 本书是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微博大V“考古君”刘志岩的首部考古手记。在书中,刘志岩以考古领队的第一视角,以时为序,叙述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工作的缘起、逐步深入的过程,兼及管理、科研中的核心难题与突破性进展,挖掘深藏于资料背后的田野考古细节,带领读者跨越时空,走向岷江之上的发掘现场。 从2015年10月8日,刘志岩正式接手江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算起,目前,江口遗址已经经历了6次发掘工作,共计8年。2023年,江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结束。回想起最难熬、最艰难的时期,刘志岩分享,还是刚开始发掘的时候。 考古分为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刘志岩从未有过水下考古的经历,江口遗址的发掘工作与水下考古还有所不同。江口遗址位于府河与南河的交汇处,这里曾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和军事要地。但这也是江口遗址发掘的难题:如何从日夜不停的江水中打捞出珍贵的文物? 江口遗址出土了许多贵重的文物,包括“蜀世子宝”金印,以及金册、金锭、金杯等等。 最让刘志岩印象深刻的出水文物,却是一段木鞘。经过上百年江水的冲刷,还能保留下来的木质文物实属难得。木鞘出水是下午五点左右,天色已经比较晚了。于是考古队开始犹豫,究竟是第二天再做记录,还是连夜开始?最终,考古队还是决定以“两人组队”的形式现场轮流值守,用了一整夜的时间,倒了六班,才将文物信息完整地取样及保存。 除了专业的考古记录,“考古君科普”和“领队日志”穿插其中,对“考古工具有哪些”“考古发掘分几类”“围堰是什么”等内容进行了解说,让公众能够走近考古、了解考古。 这是一部《琵琶行》挚爱者的读诗絮语与专业研究者的读画心得。作者通过诗画,呈现《琵琶行》风靡千年的历史与秘密,带读者领略历代“琵琶行”母题的艺术创作。 本书以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为主轴,演绎白居易科场得意、仕途坎坷、文章传世的一生,逐段详释《琵琶行》的诗作匠心,回溯名篇诞生的作者前史,凝视诗歌创作的文学史瞬间,并钩沉文学典故生成的全过程。 作者陆蓓容是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 该书话题牵涉甚广,还详细讨论了《琵琶行》相关主题的书画作品,以实例说明古代画师在处理这一文学名篇时所需面对的限制、挑战和应对,找到贯通图像与文字两个世界的通幽小径。 作者陆蓓容表示:“艺术的创作和欣赏都与心理学相关,绘画的技艺又可与文字有关。于此两端浅尝一番,便知绠短汲深,现学现卖绝无可能。此时只好在文本问题上,谈构思,少谈效果。在历史影响上,举典故涵义转变的例子,描述文学传统中的普遍情形。图像世界里,谈创作、生产的逻辑,讲述它可以变化的各种方向,说明画家所应对的难题究竟何在,他们会怎样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