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醉闲行湖岸东, 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 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 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 画戟门开蜡烛红。 ——唐·白居易 明月当空,松涛阵阵,月光清冷,映照在钱塘江的十里沙堤之上。策马而过的白居易在微醺中吟诵出了这首《夜归》,从此杭州有了万松岭这个地名。许多年后,万松书院因为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广为人知。 在白居易的时代,万松书院还是一座寺院,名叫“报恩寺”。白居易和北宋的苏轼曾是这里的常客,吟诗作对,留下了大量作品,被后人传为佳话。南宋时,寺院香火盛极一时。 到了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时任浙江右参政的周木,在原报恩寺的遗址上改建万松书院,王阳明也曾在此讲学。 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亲笔手书“浙水敷文”匾额给万松书院。“敷文”,敷,即铺乘之意,表达了重视文教的意涵。清代诗人袁枚在《万松书院》中说:“万松环一岭,书院建其巅。我昔来肄业,弱冠方童颜……逝者竟如斯,能无意自怜。羡杀丹桂花,无言但参天。” 吟诵万松书院的诗词极多,比如明代的孙承恩在《饮万松书院》中写:“曲径穿松到上头,飘萧虚馆似深秋。风传灵籁筝竽合,月出空山沆瀣浮。千古壮怀增感慨,一尊深话且夷犹。登临不尽探幽兴,更拟明朝取次游。”这首诗写出了万松书院的静谧与幽深。 而在明代另一位诗人费宏的《万松书院》里,万松书院则是另外一派风光:“万松深处一堂开,游客来镌翠壁台。前代偏安多古迹,清时临眺有馀哀。凭栏远欲吞东海,引袖高应拂上台。却爱暮云消散后,相携玩月漫徘徊。” 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