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者语 | 《月亮出来》 沈书枝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去出版社拿样书那天,看了一会儿出版社下的栾树,这栾树向阳处枝头上悬挂的很多蒴果已变成金褐色,也有青绿色的蒴果被之前下过的雨打落了,软软地覆在地上。不多时又落一阵雨。 在楼下咖啡馆和编辑婧怡碰面,咖啡馆送了一个小小的“幸运饼干”,里面裹着纸条,“我们和种子在春天许下的亮晶晶的心愿”。 我很喜欢这句诗,像是呼应了此刻的心情,悄悄把它揣在裤兜里。 月亮出来了 2020年初秋,我读日本诗人山村暮鸟的诗集《云》,很喜欢其中的一些诗。作为一个在乡下长大的人,很能感受到他写田野和马时,字句里的感情。书里常常写到月亮,其中一首叫《月》: 忽地/月亮出来/山丘之上/慢慢慢慢地/谁在走 读到此处,被这画面击中,脑海中想起的是小时候在家乡村子常看到的场景——天黑下去,站在屋后邻居家的场基上,看见场基边缘的水杉树梢上,暗暗的铜红色的圆月升上来了。我们说:“月亮出来得(了)。”也曾在中秋节时,和朋友们去北方的郊区看风景,山坡上见到硕大圆月升起。那山丘上慢慢行走的身影,以及“月亮出来”四个字,唤起我同样渐入人生成熟时期的寂寞和温柔,在那一瞬间,我想到下一本书可以叫《月亮出来》。 写故乡,写个人的变化 书交稿已是2023年初春。书里收录的,是我在2018—2022年间所写的散文。 从第一本书《八九十枝花》起,我感觉自己的散文写作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关于家乡民俗和风物的记录,以及儿童心理的观察和体悟;其二偏向于人事的记录,想要述说一些关于人心的快乐与苦痛——在乡下长大的过去,在北京生活的现在,这记录兼及家乡与城市两方面,而以在家乡的生活记录为多。《月亮出来》中的上下篇,就是我根据内心这隐约的线索大致划分出来的。 在书中上篇,从《蒿饼青团清且嘉》《家乡的茶园》《竹子的意义》到《柿子与山居》《打粉丝》,也是从春至冬,皖南一隅风物和生活的记述。在每一篇后面,我都附上了写作时间,翻看篇目和它们的写作时间,也许不难发现,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时代及个人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愿只撷取记忆中最清澈的部分来表现。我开始写下对自我与他人心灵的观察和追索。上篇中的最后一篇《野果》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虽然这是一篇对于乡土过去到现在的野果博物学记述,但也努力在其中融入了过去与现在乡下生活的滋味。 写城市,与故土之间的表达 下篇《过年》《正月》写于十年前,它们和第三篇《初夏》一样,同有一种成年以后,飞在过去的天空之上俯瞰凝睇的气息,我把它们放在一起。《夏日之夜》《月亮》都是抚养幼儿之后在城市中的中年生活哀乐的记述,《等一只鸟来吃金银木的果子》《翅果》和《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则是在城市里做的自然观察。最后一篇《乡下的晨昏》是全书最长的一篇,有三万字,第一次真正写及了当下回到家乡,所感觉到的和父母与故土之间的悬置的苦痛。 书的封面画是我妹妹有鹿画的。当她把画发给我,看到横卧的金银花藤、发光的金银花与月亮,我感觉她完全表达出了我想要的东西。有鹿说:“我一直在想小时候的生活里,有什么东西是接近月牙形状的。直到有天我在河边散步看见金银花,这是我们小时候非常珍爱的花。” 之后,出版社的设计师设计了整体封面,效果很不错,我们都很高兴,亮晶晶的心愿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