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者语 | 《静默与生机》 草白 著 黄山书社 2023年2月 这本名为《静默与生机》的艺术随笔集断断续续写了近三年。很多时候,我已然忘记自己是在写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文字。我并不懂画,对中外绘画史更是一窍不通,感兴趣的只是其中少数几位艺术家及他们某些时期的作品。所幸我谈论的并不在绘画本身,而是想借此梳理自身所思所想,以此获得绘画之外的教益。 借艺术家的道路,我想到自己的路;自始至终,我想要解决的都是自己的问题。由绘画思考人生和写作的出路,思考最终的逃脱与超越之术,整个过程宛如从内心深处一点点掏出东西来,放于纸面上,累积出一个可能的样式。它们越积越多,也越来越模糊。我真不敢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完成这样一册由好奇心和求知欲所指引的书。 在不同时间里,我写下一些与塞尚、莫兰迪、牧溪、马蒂斯、东山魁夷、马远、常玉、李青萍等艺术家有关的文字。这些性属“第一人称”的画作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鸣,全在于艺术创作中情感的力量。一个创造者必须完全进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将此当作唯一存身的世界,舍此之外并无别的世界可以依傍。或许,那里面存在的一切,自身所做的一切,他并不能完全看清,犹疑、反复、自我矛盾是那个世界应有的奥义。 完美的诗作无法被翻译,一幅以心灵为描摹对象的画作同样拒绝阐释。塞尚的圣维克多山、莫兰迪的瓶瓶罐罐、常玉的花卉静物、牧溪的《六柿图》以及马远的《十二水图》,都属于广大的心灵的疆域。心灵以它的静谧、庄严、简朴、深阔俘获了我。那样的世界本没有太多戏剧性的东西,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文字所搭建的世界,不过是说出某种一致性的东西,那些确凿无疑、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本艺术随笔集可视为一个观看者的“偏见”和“私藏”,它是碎片,是絮语,它无意包罗万象,更不追求面面俱到。它的目光始终是游离的,“内向”的,从而也是慌乱、无奈和怅然若失的。莫兰迪的静物画让我想起冬日山林里的木头与雪,东山魁夷的风景里蕴藏着湖水般的清冽与寂静,而常玉的人体与花卉则弥散出梦幻般的美与悲哀。 这些文字既是对观看过程的记录,也是冒险。塞尚说过,“一切呈现在画布上的事物,都属于整个内在生命的冒险”。文字也是如此,勇敢进入那个世界,去赞美它平静背后的激越,表相内部的丰盈、辽阔与辉煌,去接近那炽焰燃烧的部分,如此也是为了接近我们自身生命的核心区域,去找寻被遮蔽、被损害的美与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