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门牌号 | 高小我(作家,专注于微观鲁迅研究的西 北读书人) 鲁迅一生14次到杭州,绝大多数是旅居或经停,其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1909年秋到1910年7月任教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1909年秋,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国。其时,许寿裳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务长,在他的举荐下,鲁迅也来到杭州,在师范学堂当起了教师。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全称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校址就在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 当时的同事夏丏尊后来回忆,鲁迅一直穿着一件廉价的洋官纱长衫,从端午前就着起,一直要着到重阳。“他在杭州的时候,所吸的记得是强盗牌。那时他晚上总睡得很迟,强盗牌香烟,条头糕,这两件是他每夜必须的粮。服侍他的斋夫叫陈福。陈福对于他的任务,有一件就是每晚摇寝铃以前替他买好强盗牌香烟和条头糕。我每夜到他那里去闲谈,到摇寝铃的时候,总见陈福拿进强盗牌和条头糕来,星期六的夜里备得更富足。” 其时,两级师范分为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两等,分别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鲁迅任教的是优级师范的生理学课和初级师范的化学课。此外,他还担任博物课(含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日籍教员铃木珪寿的翻译。这一段短暂的时光很能体现“海归”知识分子鲁迅的教育思想。据许寿裳回忆:“鲁迅教书是循循善诱的,所编的讲义是简明扼要,为学生所信服。”(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 鲁迅所教的两门课程,都有自编的讲义。《生理学讲义》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生理卫生学讲义之一,油印本,封面四角绘有初阳屋舍、果卉花纹,似为鲁迅手绘。封面竖排三行字,左边为“山阴周树人编”,中间为隶书“生理学讲义”,右边署“吴逸尘”题。 在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鲁迅提倡种树,并带领学生采集标本,还先后带领学生去西湖周围的孤山、葛岭和北高峰,以及禹陵一带采集植物标本,鲁迅和他的学生所做的,主要是采集、记录、保存等植物分类学的工作,把植物采来后,先把枝条剪成适当长短,然后把整株植物或剪好的枝条夹在报纸中间,用简便的木制夹板夹住,放在阳光下晒干,就成为标本了,这为当时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做出了示范。鲁迅甚至打算编一部《西湖植物志》,可惜未成。 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期间,除了教书和采集标本,经历的最重要的事件是“木瓜之役”。 1909年6月,夏震武接手两级师范学堂,要恢复封建旧文化、旧礼教和封建奴化教育秩序。他倡导谒圣拜孔,通知教务长许寿裳在礼堂设立孔子牌位,还下“手谕”要求教师用当时官场下属见上司的“庭参”礼节,着礼服到礼堂和他见面。许寿裳、鲁迅等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教师不能容忍夏震武的倒行逆施行为,坚决拒绝所谓“庭参”礼节,礼堂里也没有设孔子牌位,鲁迅着西装、留短发的形象更是让夏震武气急败坏。 1909年12月23日,夏致书教务长许寿裳,责其“离经叛道,非圣侮法”,要许立即辞职。许寿裳一面回敬夏震武“理学欺人,大言诬实”,一面即向原督学沈钧儒递交辞呈。“教员们主张一同进退,鲁迅持之尤力。”于是,鲁迅、夏丏尊、朱希祖、张宗祥、钱家治、张邦华、冯祖荀、杨莘士等教员向浙江提学使(教育厅长)辞职,相继搬到黄醋园湖州同乡会馆,以示决绝。束手无策的夏震武派亲信给老师们做工作,无济于事。 这次风潮坚持了两个星期,已波及整个浙江教育界,各校教员纷纷声援驱夏。提学使袁嘉谷只得单方面任命浙江高等学堂监督孙智敏暂代监督一职。 夏震武辞校之际,发表了一通《告两浙父老书》,指责许寿裳、鲁迅等教员“诬及先朝,且污蔑先朝官闱”,试图引朝廷镇压。然而,此时的清政府气数将尽,已自身难保、无暇顾及了。 由于夏震武平日木头木脑,顽固不化,大家都叫他“夏木瓜”,所以,这场反对夏震武的斗争,经张宗祥提议,就取名为“木瓜之役”。一年后,鲁迅在致许寿裳的信中还说“‘木瓜之役’,倏忽匝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