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昨日,江干区清道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成启动仪式在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中海御道回收网点举行,该区150个回收网点同步正式启动营业,标志着江干区清道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回收服务全覆盖,江干垃圾分类工作迈入新征程。 从2019年11月建立第一个网点起,至今9个月时间,江干区以“固定网点+流动回收+智能回收”的运行布局方式,逐步将回收网点打造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回收站,将资源回收融入江干居民的日常生活,解决了资源回收率低、回收行业管理无序等问题,实现了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全覆盖。 电子云秤上线 垃圾回收实现智慧计量 在2018年创新研发城市垃圾智慧清运系统的基础上,今年,江干将数字赋能的触角延伸至回收体系,通过在回收网点、流动回收过程中使用电子云秤,实现回收数据的实时传输,解决了传统回收称重方式导致的效率低下、差错率高、统计繁琐等问题。 在中海御道回收网点,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智慧计量的电子云秤如何取代传统的称重方式。回收网点的业务员通过手机APP创建了一个新订单,将一捆回收的报纸放到电子云秤上,很快,物品的种类、重量、时间、所在点位等信息就传输到了后台城市垃圾智慧管理系统,数据再分发至网点业务员的手机等手持终端,直接生成具体金额,大大降低了人工计算的错误率。 江干区城管局规划科技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云秤在江干还有80余台,分布在各个回收网点,让整个回收过程更加透明、公平。 同时,云秤每一次所采集到的回收数据都会被实时记录到后台数据库中,为全区垃圾分类减量控量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线上+线下 居民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 “原来我卖废品要跑很远的路,现在我们小区里就有网点,一个电话就来上门回收,太方便了!”家住采荷的王女士对清道夫的服务赞不绝口。 在中海御道小区开了两年小超市的余老板也为清道夫点赞,他说,店里每天都有一大包可回收垃圾,今天就有差不多7斤重,如何处理一直是个麻烦事。“以前都是踩三轮车的上门收垃圾,缺斤少两不说了,关键是时间不固定,有了清道夫,对我们来说真是好处多多。” 目前,江干区150个固定网点都在线上开通了微信小程序预约、电话预约等功能,线下采用定时定点上门、居民自助交投等方式,对玻璃、织物、包装等7大类可回收物实行应收尽收。 针对暂未建成回收网点的小区或网点服务覆盖不到的小区,清道夫集团安排了具备统一标识的“小蓝车”进行流动回收,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回收服务。 据江干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每天产生近1200吨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约15吨,通过清道夫可回收约8吨,截至目前,江干已累计回收可回收物11.25万吨。“下一步,我们还增加网点的数量,不断完善整个体系。” 融合社会治理 星级网点引领生活新方式 目前,江干区所有网点已完成星级评定,其中三星级网点136个、四星级网点6个、五星级网点8个。 在清道夫的四星级、五星级回收网点内,居民们不但能享受基础的回收服务,还能体验到不同种类的便民服务,比如宣教互动、宣传展示、变废为宝物品展示区等互动区和宣传设施。五星级网点还设置了基础医疗、儿童游乐、快递代收等便民服务。 通过深度融合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等开展兼合式运营,回收网点开始成为居民、一线工作人员的休憩点,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展示基地。 “清道夫这种模式,是对原有农民游击队收破烂模式的一种改革,从以前‘只收高价’转变为‘应收尽收’,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为社区居民沟通交流提供了场所,引领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表示,该模式也是杭州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的一种领先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清道夫回收体系的建成,其实是江干区对垃圾分类“桶长制”内涵的延伸扩充。清道夫将党建的力量延伸到回收网点,通过设立江干清道夫集团党总支,根据街道分布,在党总支下设8个支部,让回收网点成为众多“桶长”的战斗阵地,让清道夫的“点长”也承担起“桶长”责任,让回收网点与“桶长制”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