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三伏是加长版 为什么二伏长达20天 三伏天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起来决定的。 按农历的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二伏”(也叫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叫三伏)。 同样是三伏,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0天,有的却是40天?其实,这是根据末伏开始时间定的,如果末伏开始在立秋前,那么中伏得再来10天,也就成了40天。 一般8月7日-8日立秋,7月17日以及之前开始的三伏,中伏开始的日期是7月27日或之前,这就意味着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出现在8月7日立秋前,因此中伏要加长10天,称为“长三伏”,今年就是这种情况,今年是7月16日入伏。而7月18日-20日开始的三伏,必然是30天的短三伏。 实际上,长三伏并不鲜见,从2010年到2020年,只有2010、2012、2014这三年的三伏是30天,其余都是40天。 那长三伏会比短三伏更热吗?其实热不热,关键还是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如果副高偏强且持续控制一个地方,那么就会很热很热。 来看一下被副高控制的南方部分地区,像今天福建南部、广东、广西都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广东南部、广西东部和西南部最高气温可达37-39℃。 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 安徽巢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 虽然江浙沪“包邮区”已经陆续宣布出梅,但是6月10日入梅的安徽,虽然梅雨开始得晚但耐力强,截至7月25日梅雨已经持续46天,尚未结束,日数已经远超常年。 中央气象台昨天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7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浙江中部、安徽中南部、河南南部、湖北西部和东北部、湖南北部、重庆、四川东部和南部、贵州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西南部、重庆西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220毫米)。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6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太湖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1倍,为历史同期次多;淮河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3%,为历史同期第6多。 受强降水影响,巢湖流域发生了超标准洪水。安徽宣布自7月25日12时起,安徽省长江、淮河、巢湖流域相关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当前,安徽长江、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巢湖已超历史最高水位,堤防防守压力加大。气象部门预计27日前沿淮淮河以南仍多降水,防汛抗洪到了最紧要关头。 不过这次降雨过后,28-29日副热带高压将明显加强北抬,长江中下游多雨模式大概率会结束,回归常年此时应有的高温晴热模式。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预计,今年的超长梅雨期,28日后该结束了,长江流域本轮强降雨或成为梅雨期收官之作。 下周起,随着高空槽东移北缩,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杭州天气再度开启晴热+午后雷阵雨模式,高温依然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