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胜青与范奶奶在一起聊天。
每天陪80岁以上的老人聊聊天,月入1400元,这样的工作你愿意做吗?听起来轻松,要每天这样做,还要让老人接受你,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最近我两次跟着文教社区的助老陪聊员叶胜青大姐到老人家里去串门。她这活还真需要高情商。
8月25日,我们去的是浙江工商大学宿舍东院。弯了好几条小弄堂,走在楼梯上,四楼的大门就打开了。一张面孔探出来,额上的白发梳得一丝不苟,老太太伸出右手,像舞者一样,做出一个欢迎手势:“小叶,你来啦。我刚刚跟我们老头子说,听声音就晓得,你来了。”
叶胜青大姐笑起来:“阿姨,你的耳朵真灵光。”走到门口,老太太抱住叶大姐,拉着她的手进屋。
叶大姐是西湖区文教社区的一名助老员,去年4月上岗。之前,她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在家照顾女儿和老公。
社区工作人员说 :“你看看她,气色比没来上班的时候还要好,很开心呢!老人家个个夸她好。”
助老陪聊员是份什么样的工作
社区助老员和保姆不一样,他不是专职为某人服务,而是对社区内的一些特殊老人,包括社区孤寡、高龄独居、空巢、伤残老人服务,主要还是精神慰藉,陪他们聊聊天,排遣寂寞。
叶大姐现在管了12户老人,年龄都在80岁以上。每天早晨去社区打完卡,她就开始一天的走访,每天都会去3—4户老人的家里。昨天上午,我们再次跟着叶大姐走了一圈。
第一家先去保俶北路57号的范奶奶家。从社区办公处走过去,大约要花15分钟时间。
范奶奶是个独居老人,性格却很乐观。叶大姐说:“我跟她聊聊天,自己都会开心起来。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呢,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今天不知明天事,为什么不能开心点?”
我们出了范家,走了大约10分钟,到了文三路边的胡奶奶家。她一个劲地叨叨:“这么热的天,小叶你太辛苦了。我很好,你以后不用老是来看我。”每个老人都留着叶大姐的电话,有什么急事打给她,她会马上赶到。
叶大姐今年46岁,女儿小的时候,她就辞掉工作,在家相夫教女。当社区主动找到她,问她要不要做助老员,就像往水里丢进了一块小石子,叶大姐的心里起了波澜。陪老人聊聊天,帮他们做点事,每月还有1400多元的收入,叶大姐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陪聊起初受委屈 一位大伯说,你不会修龙头来服务什么?
起初做助老员就像保险推销,老人们也有点不适应。“第一次我去一个大伯家,他的水龙头坏了,叫我修。我说我不会修的,他就说我了,那你来为我们服务什么?你总要做点事情吧!”叶大姐听了很委屈。后来再上门,她得知大伯的脚肿得走不了路,推荐他去看中医。
大伯的脚治好了,对叶大姐的态度也180度转变。
又一日,这位大伯煎中药买了一只很大的锅。叶大姐一看到就说了,这个锅煮中药不方便,转身就专门帮他买了煎中药的小罐子。见叶大姐这么主动关心自己,大伯也不好意思了,每次都热情地招呼她。
处得久了感情深了 老人对家人不说的话告诉叶大姐
叶大姐说,除了去老人家看望,如果社区有老人生病住院,她也要买好礼品,代表社区去医院里看看。陪聊员的很多工作要靠主动。有老人遇到生病,她还上门买菜、烧菜、洗碗。
感情深了,老人们对家人都不说的话,会告诉叶大姐。一次,有个老太太被女儿说了几句,见到叶大姐就扑到她肩膀上大哭起来。“我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呢。她说心里不舒服,哭出来就爽快了。”
叶大姐说,去年她送别了一位程奶奶。在她过世前的两个月内,叶大姐每天上门帮她揉揉背,减轻点痛苦。最后老人住进了医院。
“有一次我去看别的病人,听说她住在那个医院。我去看她,她已经迷迷糊糊快不行了。她听到我说话,用力地点点头,手一直在抖,好像想伸出来握我的手。”当时,叶大姐的眼泪就下来了,过去握住老人伸不出的手。
居家养老的人将越来越多
助老员为什么少有人想做?
杭州市社会养老服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里称:到2015年,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张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站)建设实现全覆盖,老年人普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口中,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占90%。
可见,大部分的老人都需要在家养老。助老员将会成为社区一个不可或缺的岗位。西湖区从去年开始推出助老陪聊员的岗位。目前,在文教社区,像叶胜青这样的助老员一共有4位,其中一位与求智社区共用。他们分别照管企业退休人员、失业人员、残疾老人和离退休人员。至今没人下岗。
社区工作人员说,想做助老员的人并不多。“不管刮风下雨、冬天夏天都要上门去跑,而且有的老人还蛮挑剔的,所以很多人宁可去外面打工,也不乐意做这个工作。陪老人聊聊天,听起来是简单,要每天这样做,很不容易。和老人沟通得怎么样,人家认不认可你,你能不能坚持,都是要面临的问题。”如果老人投诉多,助老员可能随时会下岗。
怎么做好一个助老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叶大姐已经渐渐摸出了规律:“老人家就像小孩子,有点小脾气,只要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哄哄他就好了。做老人的也要放平心态,不要老是抱怨小辈,乐观积极一点,肯定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