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与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唐书·太宗记》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代张祜的《中秋夜杭州玩月》诗,描述了在杭州的文人雅士中秋赏月的情形: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北宋时中秋节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可能是最早的月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时杭州人怎样过中秋? 二我轩 西湖十景老照片
《梦粱录》卷四《中秋》载:
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髙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逰人,婆娑於市,至晓不絶。盖金吾不禁故也。 说的是,中秋节到了,此时月色比平常明亮许多,这天晚上又称作“月夕”,皇家要举行祀礼。金风送爽,白色温蕴的露珠透着凉意,桂花飘香,月亮圆圆的。豪门盛宴高歌,恣情畅饮。商家店铺,家宴团圆。住在陋巷里的穷人即使把衣服当了换酒喝也要过节。京城中街道买卖,直到天亮,赏月的游人,欢乐于市,天亮了也不散尽,这一晚不宵禁。 《武林旧事》卷三“中秋”的记载也差不多: 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排挡,如倚桂阁、秋晖堂、碧岑,皆临时取旨,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御街如绒线、蜜箭、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稍稍不同的是《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秋日所载: 是夜城中多赏月排会,天气热,宿湖饮酒,待银蟾出海,到夜深船静,如在广寒宫。 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 (局部)清康熙55年至雍正5年间彩绘本 可见中秋赏月最佳处在西湖之中,这与古人在杭州留下的中秋赏月诗词倒可以印证——
王洧(宋理宗时人)有《平湖秋月》诗: 万顷寒光一夕铺, 水轮行处片云无, 鹫峰遥度西风冷, 桂子纷纷点玉壶。 孙锐(吴江平望人,度宗咸淳年间进士,授庐州佥判,时元兵南侵,激愤于贾似道误国,挂冠归乡)有《平湖望月》诗: 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 一色湖光万倾秋。 尹廷高(宋末元初人)有《平湖秋月》诗: 烂银盘挂六桥东, 色贯玻璃彻底空。 千顷清光无着处, 夜深分付与渔翁。 诗人感叹,月色如银映入浩瀚透明的湖水,夜深人静,这样美丽的景色只有打鱼人在享受。 平湖秋色 西湖佳景.湖上扶摇子辑.彩色图绘套印本.1750年 明代马洪(字浩澜,号鹤窗,仁和县人),他以婉约的词风写杭州西湖,其中有《南乡子·平湖秋月》词:
月似白莲浮, 水似璚田绿水流。 闲忆何时曾胜赏,中秋, 一瓣芙蓉是彩舟。 风露冷飕飕, 水月仙人跨玉虬。 笑道西湖元有对,瀛洲, 却在蓬莱欲尽头。 《新镌海内奇观》十卷.杨尔曾.杭州夷白堂刻.明万历37年 明代徐渭也写过一首《平湖秋月》诗:
平湖一色万顷秋, 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 月好四时最宜秋。 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的第一个字合起来为“平湖秋月”,有趣。 有意思的是上述引用的诗词,题目是“平湖秋月”和“平湖望月”,说明杭州文人雅士比较喜欢在水平如镜的西湖赏月。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似乎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可以看出。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西湖游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西湖十景图卷.(局部)清董邦达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因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巡幸杭州西湖,御书“平湖秋月”,从此,景点固定,建楼筑亭立碑于此。
▼延伸阅读▼ 北京也有西湖十景,你知道是谁“山寨”的? 春游科普:西湖十景御碑的故事 漫步孤山路,细说这里老底子的掌故逸闻 一本70年前的《西湖倩景》及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