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这是古人咏枇杷的绝句。五月仲夏,果实大熟,人们纷至沓来赶往古镇塘栖品尝这难得的嘉果。 塘栖是中国枇杷四大产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唐代以来盛产枇杷著称于世。塘栖枇杷以色艳形美、肉质细嫩、汁多味鲜、风味卓绝而闻名天下。 本期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民国时期的塘栖,不知当时的枇杷可否一样鲜美甘甜? ▲塘栖
塘栖镇的枇杷 塘栖镇在本路临平站西北约十五公里,距杭县约二十一公里,为杭县巨镇。该镇土质肥沃,宜于果木之长成,故有“杭县的果园”之称。 塘栖的甘蔗,俗名塘栖青,又甜蜜,又清凉,这是不消说的,早已名闻全国。其余如橘子、樱桃、枇杷、梅子,也是同样的享着盛名。 这几天,正是塘栖枇杷成熟的时候,各地行商坐贩,纷至沓来,都到该镇做枇杷的买卖。本人因为塘栖的水果也是本路临平站输出品之一,所以将最近调查所得关于本年该镇枇杷产销情形,志其大略如次:
(一)枇杷之种类 塘栖枇杷,品类很多,大别之可分白沙、红种、草种及杨墩等数种,品质最佳者,首推白沙,味极甘美,较次的是杨墩,味亦可口,可惜产量不多,仅各占全产量百分之五,再次,为红种,品质亦不恶,约占产量百分之十。草种颗粒最大,可是其味极酸,而产量则占百分之八十。 ▲白沙和红种
(二)种植区域 该镇枇杷种植区域甚广,东至泉漳约六公里,西至王家庄、东塘亦约六公里,南至柏树湾、姚家湾约五公里,北至德清县境约十公里,纵横二十余公里,农家种枇杷者约十之七八,尤以东西家河一带为最盛,每户多则数十亩,少则亦一二亩。 (三)种植方法及其产量 种植方法在五六月间,用核布种,经三年后,春季移植,立夏前用土法接种,接后一年,复行定植,行列距离各约丈许,每亩可植三十株。 定植后三年中所结果实,完全弃去,五年存留半数,六年成林,每株约可采二三十斤,林地每年须除草,松泥,添肥一次,约费人工二十工,肥料多用豆饼、河泥,每年约需工本费二十元。(钱粮及其他杂志,尚不在内,故农户如遇小年,无甚盈余) 枇杷产量有大小年之分,相差甚巨。大年每亩产量约十余担,小年六七担,本年则为小年,约有五分收成,共产枇杷二万五千余担,值银十万元左右。
(四)运销方法
除农户自行运销外,以行家为惟一机关。行家分坐庄(系临时由外路商人设立)与水果行(系固定者)二种,镇市及四乡均有开设,而以苏州帮为最多,因苏州糖食制造,向甚讲究,故苏州有名糖食铺,无不在塘栖设有作场,制成枇杷膏、糖梅子、樱桃干等运苏销售,其运输方法,均由船只。该镇枇杷之输出数量,上海约占百分之五十,(由本路运输为多)南京、无锡、苏州约占百分之三十(以上均由船运),杭州占百分之十,则运销附近四乡云。 ▲枇杷膏
——《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1934年第995期 |